首页> 中文学位 >县域产城融合时空变动和空间差异类型分析——以辽宁省为例
【6h】

县域产城融合时空变动和空间差异类型分析——以辽宁省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3 研究区域、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区域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3.4 创新之处

2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1 基本概念

2.1.1 产城融合

2.1.2 县域经济

2.2 基本理论

2.2.1 产城融合相关理论

2.2.2 县域经济研究理论

3 辽宁省县域经济、产业和城镇发展水平现状分析

3.1 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水平

3.2 辽宁省县域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水平

3.2.1 产业结构发展变化分析

3.2.2 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分析

3.2.3 产业技术水平发展现状分析

3.2.4 产业外向性水平分析

3.3 辽宁省县域城镇发展及综合发展水平分析

3.3.1 城镇化和工业化水平变化分析

3.3.2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及综合发展水平分析

3.3.3 城镇公共服务发展水平分析

3.4 辽宁省县域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

3.4.1 第三产业发展缓慢

3.4.2 城镇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

3.4.3 区域城镇建设水平差异较大

3.5 本章小结

4 辽宁省县域产城融合时空变动与空间差异分析

4.1 指标体系构建

4.1.1 我国产城融合评价指标概述

4.1.2 本研究产城融合评价指标的构建

4.2 数据来源

4.3 研究方法

4.3.1 指标权重确定

4.3.2 产城协调度测试

4.3.3 基于纳尔逊法的区域差异类型分析

4.4 辽宁省县域产城融合发展水平分析

4.4.1 产城融合水平整体提高,但大部分县区仍处于失调状态

4.4.2 产城融合水平区域差异较大,差距有扩大趋势

4.4.3 产城融合空间差异类型不同,主导影响因子各异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及建议

5.1 结论

5.1.1 辽宁省县域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水平整体呈现明显提高趋势

5.1.2 辽宁省县域产城融合水平整体较低

5.1.3 辽宁省县域产城融合水平区域差异较大

5.1.4 产业发展是辽宁省县域产城融合的关键

5.2 建议

5.2.1 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县域综合实力

5.2.2 注重产业互动,共享公共资源

5.2.3 加强中心城市建设,促进产城全面融合

5.2.4 加强多元主体建设,发展主导产业

6 展望与不足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辽宁省正处于产业与城镇发展的关键时期,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为其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良好契机,新型城镇化的提出又使其城镇化质量稳步提升。作为辽宁省经济建设的主要载体,县域产城融合的发展尤为关键。产城融合是相对于产城分离提出的一种发展思路,大力发展产城融合不仅是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城镇化进程的必经之途。本文在参考其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从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角度选择26个评价指标,对2005~2013年辽宁省77个县(市)区的产城融合空间差异变动进行评价,并基于纳尔逊法从产业产出水平、产业技术支撑与产业现代化和外向性水平、城镇化质量水平、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水平等6个方面对不同空间差异类型的作用因子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1.与2005年全部处于产城失调状态相比,2010年首次有4个县(市)区达到产城融合状态,中度失调以下的县(市)区所占比重稍有下降;2013年辽宁省县域地区的产城融合水平整体有所提高,有13个县(市)区进入产城融合状态,其余大部分地区仍处于产城失调状态,县域自身综合实力对产城融合也有较大影响。
  2.产城融合水平地区间差距较大。总体上呈现“中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差距有扩大趋向。产城融合度高的区域多位于核心城市周围,具有明显的中心—外围结构,核心城市对其发展有辐射与推动作用,产业发展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3.全域划分为五种差异类型:“中心城市拉动”类型区包括9个市辖区,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突出;“自身经济推动”类型区包括4个县(市),较发达的自身经济为其主要驱动力;“产业发展滞后”类型区包括21个县(市)区,城镇建设相对较好,产业发展滞后是此类型区的主要特点;“城镇发展滞后”类型区包括20个县(市)区,城镇建设滞后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产业与城镇双滞后”类型区包括23个县(市)区,其产业与城镇发展均较为落后。
  本文从辽宁省县域的实际状况出发,提出差别性的产城融合发展对策:核心城市的周边地区应注重和主城区的产业互动,公共基础设施共享;中心城市外围县区和一般城市的近郊区要将单一功能的产业园区与城镇社区功能融合,空间整合;县域经济实力较弱的广大农村县域地区应利用当地资源加速发展优势产业,实现城乡统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