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产业结构调整视角的辽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
【6h】

基于产业结构调整视角的辽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与不足

第2章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及理论分析

2.1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2.2 理论基础

第3章 辽宁省经济结构与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的现状分析

3.1 辽宁省经济结构现状分析

3.2 辽宁省农村劳动力就业分布现状分析

3.3 辽宁省产业结构演进与就业结构演进非均衡性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辽宁省就业弹性分析

4.1 就业弹性定义

4.2 按照就业弹性定义计算的三大产业就业弹性系数

4.3 建立对数模型测算辽宁省三大产业就业弹性系数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辽宁省具体行业就业弹性分析

5.1 投入产出分析相应的系数

5.2 辽宁省各行业的就业吸纳能力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对策建议

6.1 立足于现有工业基础,发挥产业集群优势,提升第二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

6.2 加快推进城市化进度,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必要土壤

6.3 加速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

6.4 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术培训,提升其非农就业技能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伴随着中国产业结构调整进程的加快,农业基础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如何进一步提高中国农村综合生产力水平,巩固农业改革取得的成果,促进农业新型经营模式的发展,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紧迫性问题。随着农业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也就愈发明显。关于结合产业结构调整规律引导农村劳动力的顺利转移的研究也就变得更有意义。
  本文结合辽宁省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与就业人口分布情况,对当前辽宁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进行系统性分析。立足于国内外劳动力转移研究文献基础之上,对辽宁省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路径进行定性分析,总结出当前辽宁省农村就业人口迁徙的一般性规律。运用结构偏离度与比较劳动生产率等指标进行实证分析,对当前辽宁省就业结构与经济结构之间的偏离程度进行测算,以及衡量各行业的就业吸纳能力。在实证分析中,结合就业弹性分析,找出当前能够顺利实现辽宁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键性行业。最后,结合以上分析提出适合辽宁省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辽宁省第二、三产业具有较强的就业效应,应从提升第二产业的就业效应,促进第三产业发展规模的角度来考虑引导辽宁省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本文主要内容:
  第一章:引言。包括本文的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研究的目标和内容、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相关理论研究。包括刘易斯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乔根森二元经济模型、配第-克拉克定理及其他著名劳动力转移理论。
  第三章:辽宁经济结构与农村劳动力择业转移的现状分析,包括辽宁经济结构的现状、辽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状况以及二者之间的偏离程度分析。
  第四章:辽宁省三大产业就业弹性分析,包括三大产业的就业弹性分析、回归分析。
  第五章:辽宁省具体行业的就业能力的考察,从而识别出有就业较强吸纳能力的行业。
  第六章:建议对策,主要是从产业结构升级的角度提出如何更好地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