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乒乓球运动员张继科接发球技术特征分析
【6h】

乒乓球运动员张继科接发球技术特征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概念界定

1.3.1 接发球技术

1.3.2 发球落点及落点区域

1.4 落点区域的划分

1.5 文献综述

1.5.1 国内文献综述

1.5.2 国外研究综述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观察法

2.2.3 数理统计法

2.3.4 逻辑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张继科各项接发球技术使用情况统计与分析

3.1.1 各项技术使用次数统计

3.1.2 各项技术的使用率分析

3.2 张继科各项接发球技术接球落点统计与分析

3.2.1 比赛中对手发球落点统计与分析

3.2.2 侧拧技术接球落点统计与分析

3.2.3 摆短技术接球落点统计与分析

3.2.4 劈长技术接球落点统计与分析

3.2.5 抢拉技术接球落点统计与分析

3.2.6 挑打技术接球落点统计与分析

3.3 张继科各项接发球技术回球落点统计与分析

3.3.1 侧拧技术回球落点统计与分析

3.3.2 摆短技术回球落点统计与分析

3.3.3 劈长技术回球落点统计与分析

3.3.4 抢拉技术回球落点统计与分析

3.3.5 挑打技术回球落点统计与分析

3.4 张继科各项接发球技术对第四板衔接的影响分析

3.4.1 侧拧技术对第四板衔接的影响分析

3.4.2 摆短技术对第四板衔接的影响分析

3.4.3 劈长技术对第四板衔接的影响分析

3.4.4 抢拉技术对第四板衔接的影响分析

3.4.5 挑打技术对第四板衔接的影响分析

3.5 张继科各项接发球技术得失分统计与分析

3.5.1 侧拧技术得失分统计与分析

3.5.2 摆短技术得失分统计与分析

3.5.3 劈长技术得失分统计与分析

3.5.4 抢拉技术得失分统计与分析

3.5.5 挑打技术得失分统计与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通过观看张继科国际、国内等大赛的比赛录像,从各项技术的使用率、失误率、接球落点、回球落点、第四板衔接及得失分等方面对技术的运用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研究,从定性与定量的角度出发,探析在比赛中张继科运用每项接发球技术所呈现的特征与规律,并对这些特征规律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试图发现每项技术在运用过程中的优势与劣势,总结其利弊,为提高各项接发球技术运用的科学化水平奠定基础。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2010至2015年间张继科的20场重要比赛录像中接发球技术运用的指标进行统计与分析。研究表明:⑴侧拧技术使用次数最多,杀伤力大,得分效果好,回球落点集中在对手反手位的同时还注意其他落点的调动,解决了台内短球无法进攻的问题。但同时直接失分稍多。⑵摆短技术的特点是使用率高,失误率最少,形成第四板主动进攻的概率最大,间接得分率最高,是张继科必不可少的主要接发球技术;缺点是失分偏多。⑶劈长技术失误率最少,但易引起对手的进攻,致使后续衔接处于被动防御状态,失分情况最为严重。⑷正手抢拉接发球主动性高,回球杀伤力最大,回球落点大角度调动对手,得分率最高,是应对出台球的首选技术;反手抢拉接球比较被动,回球质量低,失分现象严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