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洱海湖滨带生物质与氮磷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6h】

洱海湖滨带生物质与氮磷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域概况及研究方法

2.1 洱海概况

2.2 洱海湖滨带概况

2.2.1 湖泊环境变化

2.2.2 土壤和植被

2.3 洱海湖滨带管理现状

2.4 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难点

2.5 研究方法

2.5.1 沉水植物残体风浪输移量试验研究

2.5.2 水葫芦、野菱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2.5.3 水葫芦、野菱生长速率研究

2.5.4 典型入湖沟渠底质沿程试验研究

2.6 检测指标及测定方法

2.6.1 水生植物监测指标及测定方法

2.6.2 底泥监测指标及测定方法

2.6.3 数据分析方法

2.6.4 数据可靠性

3 风浪对沉水植物残体时空分布及氮磷输移的影响

3.1 沉水植物残体风浪输移种类及季节性变化特征

3.2 沉水植物残体风浪输移量空间变化特征及其分布

3.3 植物残体氮磷含量及氮磷输出总量

3.4 讨论

3.4.1 风浪输移植物种类

3.4.2 沉水植物残体风浪输移量季节变化

3.4.3 沉水植物残体风浪输移量空间变化

3.4.4 沉水植物残体打捞输出及资源化利用

3.5 小结

4 水葫芦、野菱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4.1 水葫芦、野菱不同季节生长速率变化

4.2 水葫芦、野菱季节性变化特征

4.3 水葫芦、野菱区域变化特征

4.4 水葫芦、野菱打捞输出

4.5 讨论

4.5.1 水葫芦、野菱季节性变化

4.5.2 水葫芦、野菱区域变化

4.5.3 对水质的影响

4.6 小结

5 三条典型入湖沟渠沿程底质氮磷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5.1 入湖沟渠底质氮磷季节性变化特征

5.2 入湖沟渠沿程底质氮磷空间变化特征

5.3 入湖沟渠底质中氮磷总量

5.4 讨论

5.4.1 入湖沟渠底质季节性变化

5.4.2 入湖沟渠底质沿程变化

5.4.3 对沉积物的影响

5.5 小结

6 管理措施与建议

7 结论、展望与创新点

7.1 结论

7.2 展望

7.3 创新点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为给洱海湖滨带生物质管理以及后续资源化利用提供基础数据与决策支持,以洱海湖滨带生物质为研究对象,于2009年采用GPS定点分区统计试验方法进行了为期1年的监测,研究了洱海湖滨带生物质与氮磷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沉水植物残体风浪输移量以微齿眼子菜和苦草为主,总量上冬春季高于夏秋季,西部(229.2t/km)>北部(200.7t/km)>南部(175.1t/km)>东部(81.1t/km)。②水葫芦11月份生物量、生长面积达最高水平,主要集中在鱼塘区、乔木带、湖湾区。野菱9月份达生物量、生长面积最高水平,主要集中在非湖湾区。③三条入湖沟渠底质TN平均含量2529mg/kg,变化范围1723mg/kg-3098mg/kg,TP平均含量1250mg/kg,变化范围916mg/kg-1443mg/kg。季节上,春季、秋季、冬季入湖沟渠底质氮磷含量变化范围较小,夏季底质氮磷含量最低。区域上,底质主要分布在大丽路口以及入湖口附近。④全年通过打捞收割,共输出生物质6.4×104t(湿重),总氮250.5t,总磷20.9t。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