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煤炭产业科技创新联盟构建及运行机制研究
【6h】

煤炭产业科技创新联盟构建及运行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煤炭产业科技创新

1.2.2 科技创新联盟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论文创新之处

2 煤炭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形成动机

2.1 煤炭产业科技创新联盟的界定

2.2 企业能力理论视角下的形成动机

2.3 资源基础理论视角下的形成动机

2.4 价值链理论视角下的形成动机

2.5 战略缺口理论视角下的形成动机

3 煤炭产业科技创新联盟构建

3.1 必要性分析

3.2 影响因素分析

3.2.1 影响因素的识别

3.2.2 探索性因子分析

3.3 煤炭产业科技创新联盟的作用机理

3.4 煤炭产业科技创新联盟伙伴选择机制

3.4.1 联盟伙伴选择原则

3.4.2 联盟伙伴选择过程与方法

3.5 科技创新联盟模式分类

4 辽宁省煤炭产业科技创新联盟构建分析

4.1 辽宁省煤炭产业现状

4.1.1 煤炭资源现实状况

4.1.2 煤炭产业发展现实状况

4.1.3 煤炭资源整合策略

4.2 辽宁省科技创新能力评估

4.2.1 测度指标体系的设计

4.2.2 测度指标权重确定

4.2.3 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估

4.3 辽宁省煤炭产业科技创新联盟模式选择

5 煤炭产业科技创新联盟运行机制及对策研究

5.1 序参量的确定

5.2 联盟运行机制框架

5.3 煤炭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序参量发展途径

5.3.1 知识转移机制的发展途径

5.3.2 利益分配机制的发展途径

5.3.3 风险防范机制的发展途径

5.3.4 支撑与保障机制的发展途径

5.3.5 数学模型定量法的应用

5.4 多中心自组织管理网络模型的导入

5.4.1 多中心自组织管理网络模型的构建

5.4.2 模型有效性检验

5.4.3 模型有效性分析及评价

5.5 对策及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随着煤炭资源不断枯竭,煤炭产业生产水平低、技术进步缓慢、市场竞争力薄弱、资源利用率低及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已引起政府与企业广泛关注。煤炭产业科技创新联盟作为推动科技进步的有效途径,为实现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联盟成员围绕煤炭共性关键技术形成科学合理的分工与协作,通过合作互补达到高效协同,最终实现煤炭产业循环经济发展。
  本文从合作动机与影响因素出发,探究了煤炭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形成机理。基于联盟构建的必要性与伙伴选择方法,以辽宁省煤炭产业为例具体阐述了联盟构建及模式选择过程。在系统协同理论视角下,确定了煤炭产业科技创新联盟运行机制知识转移、利益分配、风险防范及支撑和保障体系四个序参量及运行框架。利用定性分析法与数学均衡模型,确定了序参量发展瓶颈与解决对策,提出多中心自组织网络管理模型,并对其进行有效性检验、分析及评价。最后,从完善煤炭行业管理体制,科技服务系统的功能与机制,政府政策法律三个方面提出煤炭产业科技创新联盟稳定性发展策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