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阜新市酒驾行为成因及治理对策研究
【6h】

阜新市酒驾行为成因及治理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图清单

表清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2 社会网络

2.3 群体动力理论

3 酒驾成因统计分析

3.1 数据说明

3.2 酒驾行为分布特征分析

3.3 酒驾成因的非参数检验模型分析

3.4 数据分析小结

4 完善阜新市酒驾治理的对策

4.1 强化交际场所的酒驾警示与监督

4.2 多方位宣传,酒驾治理社会化

4.3 加强社会联动监督

4.4 加大公安部门执法力度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酒驾是交通事故死亡的首要肇因,酒驾防治是交通安全的重要课题。酒驾行为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酒驾肇事事件频传,引起社会关注和立法单位重视,限于警力和物力有限,依靠加重违法成本、加大处罚力度,并不能杜绝甚至是减少酒驾行为发生。本研究以阜新市2011-2017年交通事故数据进行分析,了解酒驾发生的深层次原因与特征,进而为酒驾治理提供针对性建议。
  本文主要结合辽宁省酒驾治理的有关工作方法和经验,结合阜新市道路交通现状,运用文献分析法、统计分析法、非参数模型等多种方法进行研究。获取了三千余条醉酒驾驶人员基本信息和醉酒类别信息。描述性分析显示,酒驾人数最多的集中在29-40岁之间,每年11月份和12月份为事故多发月份。通过非参数分析发现,未婚和离异群体酒驾危害程度明显大于有家庭群体,29-40岁年龄段群体酒驾危害程度明显高于其它年龄段群体,酒驾危害程度与酒驾者的学历文化程度呈反比。深入分析发现,酒驾行为的发生更多的取决于家庭和社会交际网络。社会交际往往是促使酒驾行为频发的重要因素,而家庭提醒、家庭督促是降低酒驾行为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对于阜新市酒驾预防不应局限于针对个人的宣传,而应更加注重从家庭、饮酒场所等角度进行治理,逐步将酒驾视为一种违反道德的行为,进而减少酒驾行为的发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