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集成的保障性住房需求研究:以沈阳市为例
【6h】

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集成的保障性住房需求研究:以沈阳市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保障性住房需求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

2.1 保障性住房的概念及形式

2.1.1 保障性住房的概念

2.1.2 保障性住房形式

2.2 保障性住房需求的相关理论

2.2.1 城市住宅需求理论

2.2.2 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住房需求理论

2.3 保障性住房制度的建立及发展

2.3.1 外国保障性住房制度的发展历程

2.3.2 国内保障性住房制度的发展历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保障性住房需求指标体系的设计

3.1 保障性住房需求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3.2 保障性住房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3.2.1 住宅属性

3.2.2 经济因素

3.2.3 非经济因素

3.3 指标体系的建立

3.3.1 经济因素

3.3.2 非经济因素

3.3.3 居住满意度因素

3.4 保障性住房需求评定方法体系

3.4.1 层次分析法概述

3.4.2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概述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实例分析

4.1 沈阳市保障性住房需求研究样本选取及数据调查

4.1.1 样本选取

4.1.2 数据调查

4.2 沈阳市保障性住房需求研究数据整理

4.3 应用AHP-模糊综合评价对保障性住房需求进行评价

4.3.1 指标权重的计算

4.3.2 多层次综合评判

4.4 沈阳市保障性住房需求研究结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研究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致谢

展开▼

摘要

住房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它不仅是经济问题,同时它还是影响社会安定和谐的重要民生问题。随着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及城镇化的进程加速推进,带动房地产市场的膨胀发展,导致现阶段的商品房价格过高、上涨过快,使得居民的有限购买力无法支付高额的住房费用,尤其是城市低收入群体、新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及外来务工人员,他们依靠个人的微薄之力是远远不能满足其自身的安居需求。政府对此制定了多层次的保障性住房政策,以用来解决改善其住房难的问题。然而,在具体的保障性住房政策实施当中,政府的供给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例如,大多数的保障性住房的建设选址相对比较偏远、建筑质量存在隐患、户型、面积设计不合理等等,使得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些被保障群体的住房需求。所以本文转变思维,站在需求的角度,经过调查评价得出,现阶段,如何分配各种形式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才是合理的,哪种形式的保障性住房是急需的主导型保障性住房,从而,真正地解决被保障群体的住房问题。
   本文一共分为五章进行研究:
   第一章阐述论文研究的背景及研究意义;分析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
   第二章首先介绍保障性住房的概念及目前的主要形式;并论述了城市住宅特征、城市化发展进程理论等相关理论;同时概括介绍了国内外保障性住房制度的发展历程,为保障性住房需求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第三章是本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即保障性住房需求指标体系的设计。主要介绍了保障性住房需求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并依据其原则对影响保障性住房需求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建立保障性住房需求指标体系,同时简要概述保障性住房需求相关的评定方法体系。
   第四章是本文的实证研究部分,本章通过选取沈阳市保障性住房需求作为分析对象,对沈阳市被保障群体进行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并加以整理,应用上述已建立的指标体系及相关的数学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评价,继而得出沈阳市保障性住房需求研究的结论。
   第五章为本文的研究结论。
   目前我国关于保障性住房供应的研究比较多,但是针对保障性住房需求的研究甚少。本文通过对保障性住房的需求影响因素的分析,进而提出保障性住房需求的评价指标体系,将层次分析法、多层次综合评判方法综合运用到保障性住房需求的评价。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对政府制定保障性住房相关政策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