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Ag/PPY/Fe2O3复合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催化性能研究
【6h】

Ag/PPY/Fe2O3复合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催化性能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纳米复合材料概述

1.2 聚吡咯概述

1.2.1 聚吡咯的结构和导电机理

1.2.2 聚吡咯纳米粒子的应用

1.2.3 聚吡咯的合成方法

1.3 纳米银粒子概述

1.3.1 纳米银的制备方法

1.3.2 纳米银的性能及应用

1.4 聚吡咯/金属氧化物复合粒子的研究进展

1.4.1 聚合物/金属氧化物核壳结构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1.4.2 聚吡咯/铁的氧化物复合纳米粒子的研究进展

1.5 纳米金属粒子/导电高分子/氧化物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1.6 本文选题背景及研究内容

第2章 原位聚合法制备PPY/Fe2O3纳米复合粒子及结构表征

2.1 PPY/Fe2O3复合粒子制备原理

2.2 实验原料与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单分散Fe2O3纳米粒子的制备

2.3.2 原位聚合制备PPY/Fe2O3复合纳米粒子

2.3.3 PPY/Fe2O3复合粒子的结构和性能的表征

2.4 结果与讨论

2.4.1 Fe2O3基核纳米粒子的结构

2.4.2 PPY/Fe2O3复合粒子的结构

2.4.3 PPY/Fe2O3复合粒子的TG曲线

2.4.4 PPY/Fe2O3复合粒子的电导率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Ag/PPY/Fe2O3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3.1 Ag/PPY/Fe2O3复合粒子的制备原理

3.2 实验试剂及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化学还原法制备Ag/PPY/Fe2O3复合材料

3.3.2 Ag/PPY/Fe2O3的结构和性能表征

3.3.3 Ag/PPY/Fe2O3的催化反应

3.4 结果与讨论

3.4.1 Ag/PPY/α-Fe2O3粒子的结构

3.4.2 Ag/PPY/α-Fe2O3复合粒子的TG曲线

3.4.3 Ag/PPY/α-Fe2O3复合粒子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3.4.4 Ag/PPY/α-Fe203复合粒子对罗丹明B的催化性能

3.4.5 Ag/PPY/α-Fe2O3复合粒子对间硝基苯磺酸钠还原反应的催化性能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纳米α-Fe2O3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导电高分子聚吡咯因具有电导率较高、抗氧化性、柔软、无毒等优点而日益受到人们关注。本文利用α-Fe2O3粒子做核,用聚吡咯做壳,最后在聚吡咯表面沉积银纳米粒子,制得了核/壳/壳结构的复合材料。作为导电高分子材料的聚吡咯,能够有效的将电荷运输到催化剂表面活性中心,增加催化剂表面负电子特性形成表面活性位,从而能够提高银的选择性和催化活性。
  采用水解FeCl3溶液制备了单分散的准球形α-Fe2O3纳米粒子,其平均粒径为50nm。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了PPY/Fe2O3核壳纳米粒子,讨论了反应因素对核壳纳米粒子结构的影响。利用TEM、XRD、FT-IR等分析测试手段对核壳纳米粒子的结构进行表征。确定了吡咯溶液浓度1.25×10-2 mol·L-1,PVP作表面活性剂,反应时间8h,反应温度25℃为制备PPY/Fe2O3复合纳米粒子的最佳条件。
  在含有PVP的AgNO3水溶液中,分别于20℃、40℃和60℃下,利用PPY/Fe2O3纳米粒子表面的PPY还原AgNO3,制备了Ag/PPY/Fe2O3复合纳米粒子。应用TEM、XRD、FT-IR、UV-Vis等手段对复合粒子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现场跟踪Ag/PPY/Fe2O3复合纳米粒子对罗丹明B与硼氢化钠、间硝基苯磺酸钠与硼氢化钠还原反应的催化作用,探讨了两种温度条件下合成的Ag/PANI/Fe2O3复合纳米粒子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60℃下制备的Ag/PPY/Fe2O3复合纳米粒子中银的含量较大,且催化性能明显优于40℃下制备的Ag/PPY/Fe2O3复合纳米粒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