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传统文学秩序与宗教观论T·S·艾略特在《荒原》中的救赎思想
【6h】

从传统文学秩序与宗教观论T·S·艾略特在《荒原》中的救赎思想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摘要

Contents

Chapter Ⅰ Introduction

1.1 Literature Review

1.2 Thesis Statement

Chapter Ⅱ Reasons for Eliot’s Salvation Searching

2.1 From the Aspect of Alienated Social Environment

2.2 From the Aspect of Modern Literary Background

2.2.1 The Theme of Crisis Awareness

2.2.2 Eliot’s Pioneer Role in Modern Poetry

2.3 From the Aspect of Eliot’s Personal Experience

2.3.1 Study at Harvard University

2.3.2 Other Writers’ Influence on Eliot

Chapter Ⅲ Salvation by Constructing Traditional Literary Order

3.1 Eliot’s Classical Literary Thought

3.2 The Traditional Literary Order and Individual Work

3.3 Embodiment of Traditional Literary Order in The Waste Land

3.3.1 Organic Unity View in The Waste Land

3.3.2 The Contrastive Descriptions in The Waste Land

Chapter Ⅳ Salvation by Converting to Religion

4.1 Eliot’s Religious Thought

4.2 The Legends in The Waste Land

4.2.1 Holy Grail and Fishing King

4.2.2 Sibylla

4.3 The Religious Images in The Waste Land

4.3.1 Church

4.3.2 Water

4.3.3 Fire

Chapter Ⅴ Reflection on Eliot’s Salvation Thought

5.1 Positive Meaning in Modern Society

5.2 Limitation in Practice

Chapter Ⅵ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展开▼

摘要

作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现代主义文学大师,艾略特身上熔铸了艺术大师的卓越才华和渊博学识,兼具抒情诗人的气质情感和批评家的睿智机敏,其代表作《荒原》是现代主义诗歌领域中里程碑式作品,以整个人类文明的危机意识为主题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世界普遍的悲观失望情绪,人们日益贫乏的精神世界和淡薄的宗教信仰最终导致了西方文明的衰落。面对这种荒原景象,诗人艾略特痛心疾首,他寄希望于传统秩序的建立和宗教信仰的恢复,一直在为无家可归的现代人寻找生存的意义和灵魂的皈依。《荒原》体现了一个伟大艺术家如何在—个四分五裂的现代社会中克服混乱与破碎、黑暗与堕落而走向崇高与神圣统一体的艰辛求索历程。
  本文共分为六部分:
  第—部分导论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对艾略特及其长诗《荒原》的研究成果,并提出本文的论点,即通过对诗歌《荒原》的分析,解读艾略特如何运用从建立传统秩序到重拾宗教信仰的方法来实现其救赎理想。
  第二部分着重介绍艾略特救赎思想形成的三个原因。从当时社会背景方面看,战后人们希望幻灭,陷入严重的精神危机,工业化大生产的过度集中使人们沦为机器的奴隶,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异化;从文学角度看,在现代主义诗歌中表现危机意识的主题成为主流思想,寻找救赎方法成为知识分子亟待解决的难题;从艾略特自身看,宗教氛围浓厚的家庭环境,哈弗大学的教育经历以及一批拥有传统价值观和宗教思想的作家都给他极大的影响,因此在身为诗人的责任感的召唤下,艾略特对救赎之路的急切追寻是必然的。
  第三部分证明实现救赎理想的方法首先从建立传统文学秩序开始,因为人们应该如何生活,如何赋予现代破碎无聊生活以秩序和意义是诗人深思的问题。艾略特辨析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从《荒原》中体现出的传统文学秩序入手,映照当今混乱破碎的社会现实,通过古今场景的强烈对比突出传统价值的重要性,呼唤现代人建立起秩序井然的美好时代。
  第四部分体现出诗人的救赎思想从寄希望于建立传统文学秩序过渡到重拾宗教信仰的转变,本文试图从《荒原》的题目,序言以及贯穿全诗的水,火,教堂等宗教象征意义着手,分析艾略特是如何通过重拾宗教信仰的方法实现其救赎理想的。在他看来因为没有宗教信仰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所以社会失去了秩序出现了混乱,所以最终途径是要让人们皈依宗教,建立比传统文学秩序更完善更系统的宗教法律法规约束人们的行为。在《荒原》中,艾略特不断地采用象征主义的创作手法,描写了大量东西方的宗教典故,力图劝诫人们皈依宗教,早日脱离被异化的空虚的精神荒原,恢复人们内心的平静和恬淡,完成一个诗人应尽的责任和历史使命。
  第五部分反思艾略特在《荒原》中表现出的救赎思想的积极意义和时代局限性。科技的不断发展使人类最终背弃了上帝,然而却走进了绝望的虚无主义深渊,想要重新赋予生活意义就必须再寻精神寄托,是选择艾略特提出的重拾宗教信仰的方法还是选择其他理论是现代人们不得不面对的难题。在后现代解构思想背景下,或许只有建立一种动态的平衡关系,处于天人合一的和谐关系中才能得到心灵的平静和归属。
  第六部分结论,从传统文学秩序和宗教信仰两方面证明了艾略特救赎思想的存在及其对现代社会的深刻意义,并在《荒原》中得到验证。本文在诗歌原注的指导下,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解释了各个意象之间的复杂关联,梳理出了表面看似晦涩难懂的诗歌中蕴含的救赎思想,超越文本表象深入理解,以求达到对诗人救赎思想的转变过程和良苦用心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