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改良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初步报告
【6h】

改良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初步报告

代理获取

目录

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术后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后纵韧带骨化症行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代替传统C3-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能否有效地解除神经压迫,减少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 方法:2006年3月至2006年9月,我们对41例脊髓型颈椎病、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患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其中1 8例接受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即受压节段两端行部分椎板切除中间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A组),平均随访时间为8.3个月(6-12个月);23例患者接受传统C3-7单开门椎板成形术,作为对照组(B组),平均随访时间为8.6个月(6-12个月)。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JOA评分改善率、减压程度、颈椎曲度指数、颈椎活动度及轴性症状严重程度进行比较评估。 结果:JOA评分恢复率,A组患者为62.0±26.4﹪,B组患者为62.7±19.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有明显轴性症状患者的比例为22.2﹪,B组为5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颈椎曲度指数丢失2.75±2.68﹪,B组患者术后颈椎曲度指数丢失5.23±2.02﹪,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颈椎曲度指数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者术后颈椎活动度丢失7.21±4.07°,B组患者术后颈椎活动度丢失13.16±6.3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病例术后MRI显示椎管减压充分。 结论: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在获得良好神经减压效果的同时,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颈椎后伸机制的破坏,减少对颈椎活动的影响,从而降低术后颈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