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四种药物单用及部分联用体外抗口腔念珠菌的敏感性研究
【6h】

四种药物单用及部分联用体外抗口腔念珠菌的敏感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白念菌对唑类药物的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念珠菌是一种条件致病性真菌。近年来,由于临床免疫抑制治疗,广谱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大量使用和滥用,以及艾滋病患者的增多,以白念为代表的念珠菌感染呈明显上升趋势。研究表明许多口腔粘膜病与念珠菌感染有关,如念珠菌性口炎、口腔扁平苔藓、白斑等。氟康唑、伊曲康唑等唑类药物是用于治疗真菌病的重要抗真菌药物。从1988年上市以来,因具有吸收好、抗真菌谱广及毒性小等特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因唑类药物仅具有抑菌作用,因此疗效长,渐导致耐药念珠菌株增多<'[5]>。制霉菌素是临床上治疗口腔念珠菌病的常用药,但是其口感差、有恶心、呕吐等副作用,使患者难以接受。特比奈芬作为一种丙胺类的抗真菌药物,在临床上能有效治疗浅部真菌感染,但是由于特比奈芬对酵母菌作用,尤其是对白念珠菌的作用,不论是体外药敏实验还是临床疗效,目前的报道结果均具有较大的差异<'[6]>。这些临床常用药物存在的弊端使临床治疗变得棘手而复杂。为此,我们特别进行了特比萘芬、氟康唑、伊曲康唑、制霉菌素单独用药及特比萘芬、氟康唑体外联合抗口腔念珠菌的敏感性研究,试图找出合理的临床用药方案,合理利用现有的有限的毒副作用小、抗口腔念珠菌效果好的药物,提高口腔念珠菌病的治愈率,减少不敏感性口腔念珠菌株的产生。 目的:探讨特比萘芬、氟康唑、伊曲康唑、制霉。菌素体外抗口腔念珠菌的敏感性,并应用体外联合药敏实验的方法研究特比萘芬与氟康哗在联合抑菌实验中的相互作用。 方法:参照美国国家临床试验标准委员会(NCCLS)提出的标准,采用微量液体稀释法分别测定特比萘芬、氟康唑、伊曲康哗、制霉菌素对 38 株口腔念珠菌临床分离株和2株标准株ATCC 6258和ATCC 90028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同时采用棋盘微量稀释法对40株念珠菌进行了特比萘芬与氟康唑的体外联合抑菌实验。结果:1.经念珠菌显色培养基鉴定 38 株口腔念珠菌临床分离株中,自念珠菌 37 株 (97.4﹪),克柔念珠菌1株(2.6﹪)。2.特比萘芬对念珠菌的MIC为白念珠菌为2 μ g/ml~16 μ g/ml,克柔念珠菌为16 μg/ml:氟康唑对念珠菌的MIC为白念珠菌为0.5μ g/ml~32 μ g/ml,克柔念珠菌为16μg/ml;伊曲康唑对念珠菌的MIC为白念珠菌为0.125μg/ml~0.5μg/ml,克柔念珠菌为0.5μg/ml;制霉菌素对念珠菌的MIC为白念珠菌为8μg/ml,克柔念珠菌为8μg/ml。3.念珠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的不敏感株分别为4株(8﹪)、5株(12.5﹪)、15株(37.5﹪)。特比萘芬和氟康唑联用后的MIC较其单独应用均显著降低,15株有协同作用(37.5﹪),20株有相加作用(50﹪),5株无关作用(12.5﹪),未发现拮抗作用。特比萘芬与氟康唑联用时,15株特比萘芬不敏感中有8株MIC值降至敏感范围,4株氟康唑不敏感株中有3株降为敏感株。4.肉眼观察法和酶标仪测定法对结果的判定没有太大的影响。 结论: 1.口腔念珠菌病取样标本中,常见的酵母菌中,以白念珠菌为主。 2.唑类药物抗口腔念珠菌的活性实验中,有很好的疗效,是目前治疗口腔’念珠菌病的首选口服药物。但耐药株增多,而且氟康哗和伊曲康唑存在交叉耐药现象,提示临床上不可盲目使用唑类药物。 3.特比奈芬单独应用抗口腔念珠菌的活性实验中,疗效远不如氟康唑。特比萘芬与氟康唑联合应用对大部分口腔念珠菌产生协同作用和相加作用,未发现拮抗作用,提示特比萘芬与氟康唑联合应用,能增强抗念珠菌作用。而且对氟康唑不敏感的口腔念珠菌株通过特比奈芬与氟康唑联合应用,不敏感株大多可以变为敏感株,说明特比萘芬与氟康唑联合应用可阻止或延迟念珠菌不敏感性菌株的产生。根据实验结果,我们认为联合用药是抗口腔念株菌感染治疗的重要方向之一。 4.制霉菌素对口腔念珠菌有杀菌作用,药敏实验有稳定的MIC值,是治疗口腔粘膜念珠菌病首选的外用药物。 5.实验室药敏实验与临床用药应结合起来可以减少盲目用药,减少耐药菌株的增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