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超敏CRP、BNP、Cys-C与急性冠脉综合征近期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6h】

超敏CRP、BNP、Cys-C与急性冠脉综合征近期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入院早期血浆超敏CRP(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B型钠尿肽(brain/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胱抑素C(cystatin C,Cys-C)的浓度,分析三者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以及不同治疗方法与近期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1.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9例,其中,ST段抬高性心肌梗塞(ST segment eleva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53例,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塞(non-ST segment eleva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1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17例。89例患者中接受介入治疗54例(PCI组),药物保守治疗35例(保守组)。分别测定入院24小时内血浆Hs-CRP、BNP、Cys-C的浓度,严格按试剂规定方式操作。排除肝肾功能不全、心脏瓣膜病、心肌肥厚或扩张、有明确的显性心衰史、心房颤动、结缔组织病、恶性肿瘤、感染、外伤、慢性阻塞性肺病病史。2.对所有病人进行空腹血糖,血脂、肌酐、外周血白细胞及心肌酶的测定。描记18导联心电图。发病后3-5天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并观察室壁运动情况,并对54例病人进行急诊或择期冠状动脉造影,根据血管病变情况选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artery intervention,PCI)。3.随访住院期间和出院后90天内心血管事件(缺血复发、新发或再发的心肌梗塞、新发生的症状性心衰、心源性死亡、由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引起的再次住院治疗)的发生情况。
   结果:(1)介入组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比保守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54=57%;32/35=91%,P<0.05)。(2)STEMI组心脏事件的发生率高于NSTEMI和UAP组(X2=4.89,P<0.05;X2=8.71,P<0.05);NSTEMI与UAP组的心脏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2,P>0.05)。(3)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高血压、Hs-CRP、BNP、室壁运动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近期预后正相关,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LVEF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近期预后呈负相关。(4)将心脏事件的发生作为因变量,性别、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LVEF、LVEDD、Hs-CRP、BNP、Cys-C、外周血白细胞值、血脂、病种、室壁运动作为自变量,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s-CRP、BNP、Cys-C、HDL、室壁运动与心脏事件关系最密切,P<0.05。
   结论:1、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组患者近期心脏事件发生率低于药物保守治疗组。
   2、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患者血清Hs-CRP、BNP浓度与近期心脏事件呈正相关,随着水平的升高,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增加。
   3、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患者Cys-C浓度与近期心脏事件呈负相关。
   4、根据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早期Hs-CRP、BNP、Cys-C浓度决定治疗策略和治疗时机,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