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回顾性分析
【6h】

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回顾性分析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及其所致上消化道黏膜病变的镜下特点。
   方法:收集大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因溃疡病及黏膜糜烂所致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病历资料562例。其中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74例,观察其基本情况、临床特征、既往史、服药史、内镜特点等,与同期溃疡病及黏膜糜烂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病历388例为对照组进行对比。
   结果:
   (1)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近5年构成比:2005.01-2009.12因上消化道出血同期住院患者1040例,5年间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每年的构成比依次为10.92%、14.12%、16.28%、17.37%、22.69%,呈逐年上升趋势。
   (2)NSAIDs组与非服用NSAIDs组的一般资料比较:NSAIDs组年龄≥60岁患者占55.17%,较非服用NSAIDs组所占比例大(P<0.05);NSAIDs组中既往有消化性溃疡病史的患者占21.84%;NSAIDs组中既往有心脑血管病史患者占62.07%,明显多于非服用NSAIDs组(P<0.05):NSAIDs组中长期大量饮酒者占11.49%,少于非服用NSAIDs组(P<0.05)。
   (3)NSAIDs组与非服用NSAIDs组临床特征比较:NSAIDs组中发病前无明显消化道症状而直接表现为黑便或(和)呕血者占54.02%,较非服用NSAIDs组所占比例大(P<0.05)。
   (4)NSAIDs组与非服用NSAIDs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阳性率比较:两组H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63.37%、69.33%,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5)NSAIDs组与非服用NSAIDs组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水平比较:NsAIDs组Hb小于80g/L占48.85%,较非服用NsAIDs组所占比例大(P<0.05),且平均血红蛋白水平较低。
   (6)NSAIDs组与非服用NSAIDs组内镜特征的比较:内镜检查NSAIDs组急性胃粘膜病变较多见(P<0.05),且胃溃疡较十二指肠溃疡多见(P<0.05),但两组复合型溃疡所占比例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
   (7)NSAIDs组用药原因、剂量及时间: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服药原因以心脑血管疾病治疗及预防最多见,在药物种类中服用阿司匹林类药物为最多,占60.92%,以肠溶阿司匹林为例,服用剂量均为常规或预防剂量。服药一周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32例,占18.39%;服药一个月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84例,占48.28%;服药一个月以上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58例,占33.33%。
   结论:
   (1)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率逐年升高,NSAIDs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一个重要病因。
   (2)高龄、既往心脑血管病史、既往消化性溃疡病史、长期服药等为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
   (3)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表现的特点为起病隐匿、无明显腹痛、出血量大。
   (4)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发生时间以服药后一个月内最为常见。
   (5)NSAIDs与Hp感染可能是消化性溃疡发生和溃疡出血两个重要的独立的危险因素。
   (6)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内镜检查特点为弥散性黏膜充血、水肿、糜烂、面积较大,急性胃粘膜病变较常见,胃溃疡好发于胃体大弯侧,胃溃疡较十二指肠溃疡多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