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皮层多点记录的体感诱发电位检测方法对局灶型肌张力障碍病的研究价值
【6h】

皮层多点记录的体感诱发电位检测方法对局灶型肌张力障碍病的研究价值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仪器设备与检测方法

三、统计学方法

结果

一、第一部分结果

二、第二部分结果

讨论

一、第一部分结果讨论

二、第二部分结果讨论

三、电生理改变与发病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应用皮层多点记录的体感诱发电位检测方法对局灶型肌张力障碍患者进行研究,通过分析中枢成分测值的变化,推测局灶型肌张力障碍病可能的发病机制及提供该类疾病早期诊断、筛查的客观指标。
   方法:
   1、扭转型痉挛性斜颈患者:对30例首次确诊为扭转型痉挛性斜颈的患者与30例正常对照行皮层多点记录的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检测,其中正常对照组进行两个实验范式的检测,分别为组Ⅰ(17例健康志愿者在头部主动向左扭转30度状态下进行记录,13例健康志愿者在头部主动向右扭转30度状态下进行记录,与病例组的扭转方向匹配)和正常对照组Ⅱ(30例健康志愿者在头部正常前置时进行记录)。分析病例组及对照组头部扭转方向的对侧(以下简称为对侧)皮层与同侧(以下简称为同侧)皮层成分N20/P25、P22/N30峰峰幅度测值变化情况。
   2、眼睑痉挛:对24例首次确诊为眼睑痉挛的患者行皮层多点记录的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检测,与19例正常对照比较,分析双侧中枢成分N13-P19、P19-N30、N13’-P19’、P19’-N30’峰间潜伏期,及N13/P19、N19/N30、N13’/P19’、N19’/N30’峰峰幅度测值变化情况。
   结果:
   1、扭转型痉挛性斜颈患者:
   (1)常规的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检测:正常对照组Ⅰ及组Ⅱ双侧皮层记录到的N20/P25峰峰幅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Ⅰ对侧皮层记录到的N20/P25峰峰幅度与组Ⅱ对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双侧皮层记录到的N20/P25峰峰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Ⅰ扭转方向同一侧皮层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
   (2)皮层多点记录的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检测:正常对照组Ⅰ及组Ⅱ双侧皮层记录到的P22/N30峰峰幅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Ⅰ及组Ⅱ对侧皮层记录到的P22/N30峰峰幅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对侧皮层记录到的P22/N30峰峰幅度明显高于同侧皮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对侧皮层记录到的P22/N30峰峰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Ⅰ对侧皮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同侧皮层记录到的P22/N30峰峰幅度与对照组Ⅰ同侧皮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眼睑痉挛患者:
   (1)常规的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检测: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各波峰间期比较,N13-P19、P19-N30峰间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N13/P19及P19/N30峰峰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皮层多点记录的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检测: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各波峰间期比较,N13’-P19’、P19’-N30’峰间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各波峰峰幅度比较,病例组N13’/P19’及P19’/N30’峰峰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扭转型痉挛性斜颈患者头部扭转方向对侧辅助运动皮层兴奋性增高。
   2、眼睑痉挛患者脑桥、丘脑-基底节、双侧初级感觉皮层、辅助运动皮层兴奋性均增高。
   3、皮层多点记录的体感诱发电位检测方法有助于局灶型肌张力障碍病的诊断及发病机制的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