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微钛板种植支抗粘膜外固定施力的动物实验研究
【6h】

微钛板种植支抗粘膜外固定施力的动物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一.实验动物和材料

二、实验方法

结果

1、一般情况、大体形态学观察

2、前后寄存模型测量

3、X线、CT影像

4、组织学

讨论

1、种植体的稳定性

2、种植体的加载时机、加载力的大小

3、软组织炎症

4、微钛板的临床应用

5、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微钛板支抗粘膜外固位与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方法:选用3只成年杂种犬为实验动物,在双侧上颌骨前磨牙区用台湾种植钉和韩国分体式种植钉(JNH钉)将微钛板固定于粘膜之上用作支抗,用链状皮圈(150g/350g)牵引第三门齿向远中,4周更换链圈,施力12周。通过大体观察、模型测量、X线及CT影像和软组织HE染色来评价分析微钛板支抗粘膜外固位与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并探讨减少黏膜炎症反应和改良钛板结构的方法。
   结果:
   1、一般情况及肉眼观察
   使用种植钉将钛板固位于犬的上颌骨后,犬能正常进食,无不良反应,体重增长正常。12周中未见种植体及钛板脱落、移位等情况,第二门齿与第三门齿之间出现间隙。但所有种植钉周围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其中B组中一钛板松动压迫粘膜,局部牙龈和颊粘膜产生较为明显的炎症反应。未松动的钛板周围也有明显慢性炎症反应,并有软组织增生部分覆盖钛板。
   2、寄存模型测量
   测量三只犬实验前后的寄存模型,I3牙尖间距平均增加1.27mm,I3与C间距在牙颈部平均减小1.05mm,在牙尖部平均减小1.76mm。说明左右侧第三门齿发生了明显的向远中和唇侧的倾斜移动。
   3、X线、CT影像分析
   X线片示种植钉周围无阴影,并与牙槽骨结合良好。钛板稳定、无移位,种植钉及钛板覆盖区未见明显骨皮质吸收。说明黏膜炎症并没有对种植钉的稳定性及邻近骨组织产生影响。但因I3受到较大牵引力,移动时受到尖牙牙根的阻挡而发生中度牙根吸收。
   4、组织学染色
   JNH钉固定的钛板稳定无松动,炎症反应以软组织纤维增生为主,可见多量成纤维细胞纤维条索及中等数量炎性细胞;松动钛板压迫牙龈粘膜,而且种植钉头部凸出部分棱角较为明显摩擦颊粘膜而产生溃疡,炎症反应明显,可见大量炎性细胞侵润。
   结论:
   1、动物实验表明粘膜外固定的微钛板支抗在临床上可行。
   2、两枚种植钉固位微钛板,可明显提高支抗的初期稳定性和支抗效果,也可避免一钉固位应力过于集中而损伤组织的情况。
   3、黏膜外固定微钛板可简化SAS的植入方式,减小了植入初期外科翻瓣手术的肿胀、疼痛等不良反应。
   4、实验发现:因固位两钉之间较易存食物,同时微钛板固位位置较高,黏膜容易覆盖而又不易清洁,使颊粘膜出现较明显慢性炎症反应,因此在临床应用时,钛板和固位钉的结构需要改进,以减少食物的残留和黏膜的刺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