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及其周围邻近器官病变诊治中的意义
【6h】

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及其周围邻近器官病变诊治中的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术前准备及检查方法

结果

1.病变分析

2.病变特点

讨论

1.壁内隆起性病变

2.壁外压迫性病变

3.临近器官的病变

4.对粘膜下肿瘤的指导治疗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应用超声内镜技术对1135例临床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及其周围邻近器官病变的患者进行检查,探讨超声胃镜对此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超声内镜是指头端安装有微型超声探头的内窥镜,随纤维内镜送入胃肠腔内,从粘膜内向外探查,属于介入性技术,可以避免肠道脂肪、气体以及骨骼对超声波的干扰。用超声内镜对大连市中心医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1月期间的1135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进行检查,其中男467人,女668人,年龄在19-81岁之间,检查方法与常规内镜相似,通过往上消化道腔内注水,使病变侵入水中,以排除气体干扰,从而获得满意图像。本文所用EUS采用日本PantaxEG3830UT,探头频率为5~10MHz,超声诊断仪为日本HITACHIEUB-5500。
   结果:通过对1135例经常规内窥镜检查未能确诊的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进行超声检查,其中786例为上消化道壁内隆起性病变,包括:间质瘤172例,其中5例分布于食管,160例分布于胃,7例分布于十二指肠近端;平滑肌瘤206例,其中食管平滑肌瘤166例,胃平滑肌瘤22例,十二指肠平滑肌瘤18例;息肉85例,分布于食管10例,胃62例,十二指肠13例;脂肪瘤74例,其中14例分布于食管,50例分布于胃,10例分布于十二指肠近端;囊肿122例,其中食管囊肿35例,胃内囊肿57例,十二指肠近端30例;异位胰腺127例,其中121例分布于胃,6例分布于十二指肠近端;恶性肿瘤56例,其中食管癌16例,胃癌40例。消化道壁外压迫性病变99例,其中食管外压27例,26例为主动脉压迫,1例为椎骨压迫,胃外压隆起72例,其中胆囊压迫25例,肝囊肿压迫18例,胰腺压迫17例,脾脏压迫10例,血管压迫2例。消化道临近器官病变66例,包括食道肉芽组织2例,小细胞肺癌22例,胰腺癌25例,壶腹癌7例,胰腺囊肿5例,左肾上腺瘤5例,其中嗜铬细胞瘤3例,腺瘤2例。128例未见异常。
   结论:EUS对消化道管壁分层准确,初步明确病变性质,根据其起源层次、大小及回声鉴别壁内病变及壁外压迫,并可显示消化道邻近脏器和组织的情况,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和指导治疗具有较高的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