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远端胃癌行保留迷走神经腹腔支胃癌根治术的临床意义
【6h】

远端胃癌行保留迷走神经腹腔支胃癌根治术的临床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及分组

1.2 一般情况

1.3 一般条件

2.神经的解剖及手术相关

2.1 迷走神经(vagus nerve VE)腹腔支(celiac branches CB)的解剖

2.2 关于腹腔支的保留问题,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见解

2.3 术前准备及手术事宜

2.4 胃迷走神经图解

2.5 术中迷走神经腹腔支分离图

3.方法

结果

1 近期指标

2 远期指标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和目的:胃癌在全球范围内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患病率居第四位。在北美少见,东亚、南美、俄罗斯是高发地区,日本为胃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近年来我国胃癌发病率已跃居成各种恶性肿瘤之首,好发年龄在50岁以上,男女发病率比为2∶1[1],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心健康。但是近十年来,经济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的提高和肿瘤普查工作的推广,伴随着胃镜、超声内镜等相关技术的进步,早期胃癌的发现逐渐增多,从而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临床资料表明我国胃癌手术后的疗效明显改善,患者五年术后生存率[2-4]显著提高的同时,临床外科医生对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的提高有了更高的关注。过去远端胃癌主要采用传统的远端胃癌根治术,切除了胃远端2/3部分,胃的连续性、完整性遭到破坏,损伤了迷走神经。迷走神经的作用:胃肠系统动力的调节作用,包括括神经、体液、肌源性、电活动、食物等因素;对胃肠肽类激素的调节作用,胃肠肽类激素作为信息物质与其他成分如神经递质、细胞因子等互相反馈、调节等作用,通过错综复杂一系列的反应过程发挥作用来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对消化液分泌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5.6]刺激迷走神经可以使其分泌增加。切断了迷走神经扰乱了神经体液的调节作用,包括胃肠功能蠕动减弱,幽门压力升高,胃排空延迟,消化液分泌调节作用减弱等,影响了患者术后进食及食物的消化吸收,患者会出现近期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延迟,会出现食欲低下、进食后饱胀、胀痛、恶心、呕吐、嗳气等不良反应。远期会出现营养不良、腹泻、胆石征、倾倒综合征、反流性胃炎等不良反应,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QualityoflifeQOL)。
   近来,外科医生及专家学者对远端胃癌的切除范围及淋巴结清扫程度有了新的见解,不再以单纯的扩大手术范围为主,而是在保证安全、根治的基础上尽可能的缩小手术范围,近年来开展了保留幽门的、保留迷走神经的胃切除术[7](pylorus-preservinggastrectomyPPG)。本课题从远端胃癌行保留迷走神经腹腔支胃癌根治术的角度上研究对比此术式对患者术后恢复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120例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自2009年9月-2012年6月远端胃癌患者行胃癌根治术诊断(T1-T2)的患者,按照目前比较公认的日本第十三版胃癌治疗规约,行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程度为D2或者D3[8].并进行术后随访。观察组(保留迷走神经腹腔支组)60例和对照组(传统胃癌根治术组)60例,评估两组患者术后近期的首次排气、排便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一般以首次排气后开始少量进水并进少量不胀气流食)、进食后的不适感(饱胀、反酸、嗳气、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及远期的腹泻、胆石征、倾倒综合征、反流性胃炎等指标,并进行术后生活质量评分,调查类型为前瞻性调查。
   结果:保留迷走神经腹腔支组者首次排气(86.67±12.63h)、排便时间(92.07±7.36h),首次进食时间早于传统胃癌根治术组患者的首次排气(106.85±16.40h)、排便时间(121.83±10.31h),观察组患者进食不适感21.15%明显弱于对照组43.33%。观察组在术后六个月及十二个月的腹泻、倾倒综合征、反流性胃炎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胆石征的发病率两组无明显区别。保留迷走神经腹腔支的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显著优于传统胃癌根治术组患者的生活质量(p=0.0142<0.05)。
   结论:
   1.保留迷走神经腹腔支的远端胃癌根治术,能促进胃肠蠕动,促进早日排气排便,早日进食,促进相关腺体的分泌,调节消化液的分泌,促进营养的吸收,减轻进食后的不适感,从而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缩短了住院时间(便于比较以术后第一天至出院之日记为出院时间),减轻了经济负担。
   2.保留迷走神经腹腔支的远端胃癌根治术,能降低患者术后的腹泻、倾倒综合征、反流性胃炎的发病率,减轻胆汁酸及其他消化液的反流,减慢食物过快的从残胃进入小肠,促进胃肠道对食物、能量的摄取和营养吸收,减轻术后的不良反应,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