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唑来膦酸与伊班膦酸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回顾性研究
【6h】

唑来膦酸与伊班膦酸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回顾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材料

1.1 纳入病例标准

1.2 一般资料情况

2 研究方法

2.1 统计方法和数据处理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评价以及不良反应评价标准

结果

1.唑来膦酸与伊班膦酸止疼疗效比较

2.唑来膦酸与伊班膦酸的对病灶的控制和修复情况

3.唑来膦酸与伊班膦酸的不良反应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评价发生骨转移的乳腺癌患者在接受唑来膦酸与伊班膦酸治疗后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回顾分析大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收治的2005年1月-2010年1月201例乳腺癌骨转移的住院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双膦酸盐治疗,分为唑来膦酸组103例,伊班膦酸组98例,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收集的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比较两组的止痛疗效(有效率、临床获益率)、骨转移病灶控制和修复情况(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来评价两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结果:
   1、止痛疗效:唑来膦酸组有效率(显效+有效)70.8%,伊班膦酸组有效率(显效+有效)67.3%,卡方值=0.293、P=0.588(P>0.05);唑来膦酸临床获益率(显效+有效+微效)89.3%,伊班膦酸组临床获益率(显效+有效+微效)84.7%,卡方值=0.491、P=0.484(P>0.05)。两组间在有效率、临床获益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骨病灶控制和修复情况:分为双膦酸盐联合化疗组和联合内分泌治疗组,联合化疗组中唑来膦酸有效率(CR+PR)37.5%,伊班膦酸有效率(CR+PR)是31.2%,卡方值=1.058、P=0.304(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内分泌治疗组唑来膦酸有效率(CR+PR)33.4%,伊班膦酸有效率(CR+PR)是40.1%,卡方值=0.440,P=0.507(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唑来膦酸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16.5%,伊班膦酸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0.2%,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肌肉关节疼痛、恶心、皮疹、无症状低钙、低磷血症等,其中唑来膦酸组8例发热的病人中出现4例39度以上高热,高热发生率为3.9%,伊班膦酸组未发现明显高热,两组肝肾功能前后对比未见明显变化,卡方值=1.714,P=0.190(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1、唑来膦酸和伊班膦酸作为乳腺癌骨转移的辅助用药均有良好止痛效果。
   2、两药与化疗、内分泌治疗有协同作用。
   3、两药在安全性上无统计学差异,患者均可耐受,唑来膦酸组中高热高于伊班膦酸组,高热经对症处理后好转,其余不良反应无需特殊处理。
   4、唑来膦酸静脉滴入时间短(大于15 min),使用更为方便二者均可作为一线选择用于乳腺癌骨转移的辅助用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