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宫颈癌术后淋巴囊肿并发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治疗分析
【6h】

宫颈癌术后淋巴囊肿并发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治疗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

二、治疗方法

三、诊断标准

四、观测指标

五、统计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宫颈癌是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而根治性子宫切除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是早期宫颈癌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淋巴囊肿是宫颈癌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本文的目的是重点探讨宫颈癌术后淋巴囊肿及放化疗过程中囊肿合并感染的临床相关因素、防治方法和治疗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自2008年10月~2012年1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放疗科行宫颈癌术后辅助放化疗的患者228例,入院后行盆腔CT检查发现盆腔淋巴囊肿72例,治疗期间出现感染15例。搜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是否行新辅助化疗、清扫淋巴结个数、有无内科合并症、脉管癌栓、浸润深度、分化程度,72例淋巴囊肿患者的治疗方式(术后辅助化疗、同步放化疗、胸腺五肽辅助治疗、放疗方式),以及15例感染患者的治疗情况,分析术后淋巴囊肿发生的相关因素、放化疗过程中淋巴囊肿并发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治疗情况。分析方法采用x2检验、logistic回归模型。
   结果:
   1.228例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宫颈癌患者中,发生淋巴囊肿的患者72例,淋巴囊肿的发生率为31.58%,单因素分析宫颈癌的术中清扫淋巴结的个数及临床分期与盆腔淋巴囊肿发生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患者的年龄(≤60岁或>60岁)、是否行新辅助化疗、有无内科合并症及病理类型、分化程度、脉管癌栓、浸润深度与盆腔淋巴囊肿的发生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
   2.72例淋巴囊肿患者中,治疗期间发生感染的患者15例,感染的发生率为20.83%,发生时间为治疗开始后的16-72天,中位时间是32天。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囊肿合并感染与囊肿直径大小、术后辅助化疗、同步放化疗、内科合并症(糖尿病)、是否辅助用药(胸腺五肽)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患者的年龄(≤60岁或>60岁)、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术中清扫淋巴结的个数、脉管癌栓、浸润深度、放疗方式(EBRT/EBRT+ICBT)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多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淋巴囊肿直径大小、术后辅助化疗、糖尿病为宫颈癌术后淋巴囊肿合并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3.15例淋巴囊肿合并感染患者,经抗生素治疗后,4例囊肿减小,体温下降;11例经抗生素及超声下穿刺引流后,10例囊肿减小,体温下降,1例治疗后无好转,因囊肿较大,后于全麻下行盆腔脓肿清创引流术。其中,经单纯抗生素治疗的有效率为26.67%,抗生素联合穿刺治疗的有效率为90.9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x2=10.539,P<0.05)。
   结论:
   1.宫颈癌术后淋巴囊肿发生率较高,其发生与宫颈癌术中淋巴结的清扫个数、临床分期密切相关,与患者的年龄(≤60岁或>60岁)、是否行新辅助化疗、有无内科合并症及病理类型、分化程度、脉管癌栓、浸润深度无明显相关性。
   2.淋巴囊肿直径大小、术后辅助化疗、合并糖尿病为淋巴囊肿合并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步放化疗、是否辅助用药(胸腺五肽)与宫颈癌术后淋巴囊肿合并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
   3.宫颈癌术后淋巴囊肿合并感染患者,应首选穿刺引流联合抗生素治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