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结合DWI技术与乳腺癌预后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6h】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结合DWI技术与乳腺癌预后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病例资料

2.MRI检查方法及图像分析

3.病理学结果及免疫组化分析

4.统计学分析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对乳腺癌磁共振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形态学信息、部分血流动力学参数、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与乳腺癌预后指标(传统预后指标及生物学因子预后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探讨,并对乳腺癌不同分子亚型之间的MRI形态学、血流动力学参数及ADC值间差异性进行分析,进而实现通过无创性检查方法预测乳腺癌预后状态,为临床制定合理准确的治疗方案提供更丰富、更准确的信息。
   材料与方法:收集2012年8月至2013年2月期间就诊于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乳腺癌患者共106例,均为女性,年龄28~76岁,平均49.1岁。106例患者于术前成功行双侧乳腺磁共振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弥散加权成像扫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获得病变的形态学特征(肿块形态、肿块边缘、强化方式)、血流动力学参数(时间-信号曲线、峰值高度时间、早期信号强化率、最大信号强化率等)及ADC值,以上指标均由作者本人及两名有专科经验的医生以盲法分别进行独立分析,结果不一致的地方进行共同讨论,达成一致意见。106例患者于术后均行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与分析,获得其肿瘤组织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组织病理学分型、分级及生物学因子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原癌基因(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C-erbB-2)、细胞增殖抗原标记物(Ki-67)的相关信息。其中,浸润性导管癌Ⅱ级68例,浸润性导管癌Ⅰ级11例,浸润性导管癌Ⅲ级3例,导管内乳头状癌4例,浸润性乳头状癌1例,导管内癌4例,导管原位癌2例,浸润性小叶癌6例,粘液腺癌5例,髓样癌与小管癌各1例。病理组织学分级33例为低级别,68例为中级别,5例为高级别。有淋巴结转移者30例,余均未见腋窝淋巴结转移。ER阳性66例,PR阳性57例,Ki67阳性63例,C-erbB-2阳性61例。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和二元Logistic回归统计学方法分析乳腺癌磁共振DIC-MRI扫描形态学、部分血流动力学参数、ADC值与乳腺癌预后指标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病理学组织分级、ER、PR、C-erbB-2及Ki67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卡方检验对乳腺癌不同分子亚型之间的MRI形态学、血流动力学参数及ADC值间差异性进行分析。
   结果:(1)肿瘤体积较大时常提示不均匀强化(P=0.002)且提示最大信号强化率>183%。(2)最大信号增强率(SERmax)可以预测淋巴结转移情况(P=0.003),且SERmax>130%,极易发生淋巴结转移,且随着肿瘤最大信号增强率的增高,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就越大;(3)分叶状肿瘤能预测ER、PR阴性表达(P=0.034、P=0.019),且分叶状肿瘤常体积较大(P=0.026);(4)肿瘤内部环形强化是ER、PR阴性表达的独立预测因子(P=0.016,P=0.047);(5)峰值高度时间与C-erbB-2表达状态(P=0.033,r=0.124)呈正相关,与Ki67表达状态(P=0.023,r=-0.206)呈负相关。
   结论:乳腺癌MRI形态学、血流动力学参数及ADC值与其预后指标存在一定相关性,可以根据乳腺癌MRI表现特点对乳腺癌病灶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进行评估,在一定程度上可为指导临床治疗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