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预防性应用核苷类药物对恶性肿瘤化疗后HBV再激活的影响
【6h】

预防性应用核苷类药物对恶性肿瘤化疗后HBV再激活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

二、研究方法

三、检查项目

四、观察指标

五、乙肝病毒再激活的定义

六、统计学方法

结果

一、观察组与对照组化疗前基线情况比较

二、观察组和对照组化疗后4周血清病毒学及生化学指标变化

三、观察组和对照组化疗后12周血清病毒学及生化学指标变化

四、观察组和对照组化疗结束时血清病毒学及生化学指标变化

五、观察组和对照组化疗结束后24周血清病毒学及生化学指标变化

六、观察组和对照组化疗后乙肝病毒再激活率比较

七、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表现比较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研究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乙肝病毒(hepatitisBvirus,HBV)再激活情况,探讨应用核苷类药物预防性抗HBV再激活的疗效。
   方法:
   选择2011年3月1日至2013年3月1日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肿瘤内科及血液内科住院治疗的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共741例,其中合并HBV感染的患者共63例。根据研究目的共入组40例患者。观察组18例,其中男8例,女10例;对照组22例,其中男17例,女5例。观察组至少化疗前1周予核苷类药物口服,拉米夫定(LAM)100mg/日或恩替卡韦(ETV)0.5mg/日,至化疗疗程结束后6个月。对照组化疗前1周未予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在丙氨酸转移酶(ALT)水平升高时仅给予甘草酸类、还原型谷胱甘肽及降酶灵胶囊保肝降酶治疗,检测病毒学指标,出现HBVDNA升高时再予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至化疗疗程结束后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后HBV再激活发生率,血清学指标(乙肝五项定量),生化学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病毒学指标(HBVDNA)及临床表现有无差异。
   结果:
   1.化疗前两组患者在年龄、ALT、AST、TBil、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HBVDNA、体质指数(BMI)水平及合并症(糖尿病、高血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对照组男性患者比例较观察组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
   2.化疗后4周、12周、化疗结束时、化疗结束后24周观察组和对照组激活率分别为0.00%、5.56%、11.11%、11.11%和13.64%、27.27%、40.90%、59.09%,激活率随着化疗周期的延长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2)。
   3.化疗后4周两组患者在ALT、AST、TBil、ALB、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HBVDNA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对照组PTA较观察组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化疗后12周对照组ALT、AST、HBsAg水平较观察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HBVDNA较观察组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结束时对照组ALT、AST水平较观察组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结束后24周,18例观察组患者中,9例患者化疗结束后完成了为期24周的随访;22例对照组患者中,14例完成了随访,两组在ALT、AST、TBil、ALB、PTA、乙肝五项定量及HBVDNA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4.本研究中,两组化疗后临床表现主要有胃肠道反应、右上腹不适、黄疸等。胃肠道反应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无呕吐症状出现。其中观察组7例(38.89%)、对照组14例(63.63%)出现食欲不振,观察组8例(44.44%)、对照组15例(68.18%)出现恶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例(5.56%),对照组2例(9.09%)出现右上腹不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2)。观察组0例(0.00%)、对照组1例(4.55%)出现黄疸,Fisher精确检验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2)。
   结论:
   化学药物治疗可以诱发恶性肿瘤患者HBV再激活,且随着化疗周期的逐渐延长,激活率呈上升趋势,所以化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肝功能及HBVDNA。化疗前予核苷类药物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可明显降低HBV再激活发生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