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频域OCT与mfERG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研究
【6h】

频域OCT与mfERG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青光眼(glaucoma)是我国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是青光眼常见的类型,其发病隐匿,大多数患者发现青光眼时视功能已经出现明显损害。尽管临床上依靠视野检查做为诊断POAG的“金标准”,但在视野出现异常之前已经存在视网膜结构及功能的异常,比如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RNFL)厚度和视盘形态的改变以及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RGC)功能的改变。单纯依靠视野检查已不能满足当前早期诊断POAG的需要,联合一项甚至多项检查来辅助早期POAG的诊断是临床上的迫切需求,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本研究目的在于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spectral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tomography,SDOCT)及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检测早期POAG组和正常对照组视网膜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探讨其对POAG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2013年09月至2014年0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门诊及住院部确诊为早期POAG患者15人(20眼)作为实验组以及同期健康志愿者10人(20眼)作为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性研究。所有受检者均进行眼科常规检查(如视力、眼压、眼前节检查、房角检查、眼底检查)及专项检查(视野、频域OCT、mfERG),均无严重全身系统性疾病、能耐受所有检查项目、无荧光素钠过敏史、符合入组标准并经本人同意者。所有检查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完成。应用 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早期POAG组和正常对照组的数据,选取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检测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对比各个参数ROC曲线下面积,评价各个参数的诊断价值。
  结果:
  1.一般资料:早期POAG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年龄、屈光度(换算等效球镜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频域OCT检查:早期POAG组较正常对照组的全周平均及四个象限的RNFL厚度均变薄,全周平均、上方及下方象限的RNFL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侧及颞侧象限的RNFL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NFL厚度的ROC曲线下面积依次为全周平均(0.907)>上方象限(0.885)>下方象限(0.880),诊断价值依次为全周平均>上方象限>下方象限RNFL厚度。
  3.mfERG:早期POAG组P1波1~6环及颞上、颞下、鼻上、鼻下四个象限的振幅密度较正常对照组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以黄斑中心区(1环)振幅密度下降幅度最大,第二环次之,越往周边,振幅密度下降幅度越小,而四个象限的P1波振幅密度差异未见明显规律性。P1波振幅密度的ROC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7,表明在诊断早期POAG中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其中黄斑中心区(1环)ROC曲线下面积最大(0.851),诊断价值最高。两组间1~6环及四个象限的P1波的潜伏期未见明显差异(P>0.05)。
  结论:
  1.频域OCT及mfERG可以从不同角度评估视网膜结构与功能损害的特征,两者对POAG都有较好的诊断价值,有助于指导POAG的早期临床诊断。
  2.频域OCT测量早期POAG组患者全周平均、上方及下方象限RNFL厚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变薄,通过这3个参数可以发现早期POAG的视网膜结构损害,为POAG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3.早期POAG患者mfERG的P1波1~6环振幅密度均下降,尤以黄斑中心区(1环)下降比其他五环明显,推测早期POAG患者黄斑区视网膜损害较周边部严重。
  4.在诊断早期POAG方面,频域OCT检测参数中诊断价值从高到低排列为全周平均>上方象限>下方象限RNFL厚度,mfERG检测参数中黄斑中心区(1环)P1波振幅密度诊断价值最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