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残余症状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6h】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残余症状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一)前言

(二)对象与方法

1 对象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方法

2.1 研究方法

2.2 统计分析方法

(三)结果

1 基本资料

2 BPPV手法复位治疗后残余症状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2.1 性别与残余症状预后的关系

2.2 年龄与残余症状预后的关系

2.3 半规管类型与残余症状预后的单因素分析

2.4 抗眩晕药物应用史与残余症状预后的单因素分析

2.5 共患慢性病史与残余症状预后的单因素分析

2.6 共患慢性病与残余症状预后的多冈素回归分析

(四)讨论

(五)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治疗的预后分析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手法复位治疗(canalith repositioning procedure,CRP)后残余症状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收集2013年5月~2014年8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咽喉科确诊为BPPV并行规范化CRP治疗后仍有残余症状的149例成人患者,其中,残余症状包括已经减轻的眩晕感及典型眩晕感消失但仍伴随有头部整体昏沉感、头皮麻木感、小脑区域沉重感、自身及景物轻微旋转感等,于诊治后6个月内进行不定期随访,对残余症状可自愈和不可自愈患者的性别、年龄、半规管类型、抗眩晕药物应用史及共患慢性病史如糖尿病、高血压病、心脏病、高脂血症、缺血性脑病等情况进行详细记录,性别分为男、女两组;年龄依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新的年龄分段法分为四组,即≤44岁为青年人组,≥45岁同时≤59岁为中年人组,≥60岁同时≤74岁为年轻老年人组,≥75岁同时≤89岁为老年人组;半规管类型根据视频眼震图检查结果分为五组,即左外半规管型、左后半规管型、右外半规管型、右后半规管型及混合半规管型(混合半规管型同时累及同侧或异侧两个半规管);抗眩晕药物应用史及合并慢性病情况按有、无分两组,逐个进行单因素分析,探讨BPPV患者手法复位治疗后残余症状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并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后退Wald方法进一步分析其残余症状预后的相关多因素影响及危险因素。
  结果:女性患者(42.0%)较男性患者(70.0%)残余症状自愈率差异有显著性(x2=7.521,p=0.006),且性别与残余症状预后呈负相关关系(r=-0.225,p=0.006);各年龄组间残余症状自愈率可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程,提示中年组较青年组的残余症状不易自愈[OR(odds ratio,优势比)=26.431,95% CI(confidence interval,可信区间)=1.782~391.985,p=0.017],年轻老年组较青年组的残余症状不易自愈(OR=674.689,95% CI=9.250~49209.723,p=0.003),高龄是影响残余症状预后的危险因素;5组半规管类型间残余症状的自愈率差异无显著性(x2=3.369,p=0.498);抗眩晕药物应用史组间的残余症状自愈率差异无显著性(x2=0.025,p=0.869);是否共患缺血性脑病史组间残余症状自愈率差异有显著性(x2=23.848,p<0.05),且缺血性脑病史分组与残余症状预后分组呈负相关关系(r=-0.400,p<0.05);是否共忠心脏病组间残余症状自愈率差异有显著性(x2=4.084,p=0.043),且心脏病分组与残余症状预后呈负相关关系(r=-0.166,p=0.044);是否共患高脂血症组间自愈率差异无显著性(x2=0.321,p=0.571);共患高血压病(OR=177.864,95%CI=10.121~3125.822,p<0.05)和糖尿病(OR=69.025,95%CI=6.854~695.124,p<0.05)为影响残余症状预后的危险因素。
  结论:对于行规范化CRP治疗后仍有残余症状的149例BPPV患者,高龄女性及共患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缺血性脑病者,残余症状不易自愈;其中,高龄及共患高血压病、糖尿病为影响残余症状预后的危险因素;半规管类型、抗眩晕药物应用史及共患高脂血症与残余症状的预后无显著相关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