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连地区无偿献血者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特征
【6h】

大连地区无偿献血者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特征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1.1 研究对象

1.2 标本采集和处理

2 方法

2.1 血清学ELISA定性筛查

2.2 ALT检测

2.3核酸筛检

2.4血清学标志物附加试验

2.5跟踪与回溯检测

2.6 HBV感染分类判定

2.7 pre-S/S区基因提取和克隆测序

2.8 数据统计及处理

结果

1 OBI感染状况

2 OBI和窗口期、一过性感染的异同

3 OBI标本分子生物学特征

4 OBI、一过性感染与窗口期的感染类别分布特征

5 OBI、一过性感染与窗口期感染的流行特征与检出特征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输血后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风险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对大连地区HBsAg(-)无偿献血者的筛查、追踪、回溯和确认,统计OBI感染特征,分类计算HBV感染流行率、检出率。为分析制定合理的血液安全筛检策略,既降低血液HBV相关残留风险又能有效利用血液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对2012年2月1日~2013年7月31日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先进行血清学酶联免疫试验(HBsAg、抗-HCV、HIV抗原/抗体、梅毒特异性抗体)、血型、谷丙转氨酶以及HBV/HCV/HIV3联核酸筛查,单纯核酸反应性标本再进一步做核酸鉴别试验。鉴别后将HBsAg(-)且HBV DNA(+)者确定为进一步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跟踪或回溯检测,并附加电化学发光试验(抗-HBc、抗-HBs、HBeAg、抗-HBe)和病毒载量检测。并依据附加试验结果、跟踪、回溯检测的血清学变化结果确定HBV感染者及感染类别。对OBI标本进行基因提取和克隆测序得出OBI分子生物学特征。分类总结不同类别的HBV感染的血清学等特征,比较异同、得出OBI感染特征,计算不同HBV感染类别的流行率、检出率,估计OBI输血残留风险。
  结果:共筛查献血者102858名合计血液标本133788份,核酸联检初次反应性标本169份。确定HBsAg(-)的HBV感染献血者82名,其中OBI45名,窗口期4名,一过性感染13名,未能确定感染类别20名;OBI感染者自然情况:年龄相对偏大,性别、献血次数无特点;OBI血清学特征:血清学模式几乎全部是血清学阳性型;OBI核酸检测特征:HBV DNA定量近80%能够检出,检出几率是三类 HBV感染中最高的,HBV DNA定量值<20IU/ml居多;OBI分子生物学特征:基因型以C型为主占82.8%(24/29),B型占17.2%(5/29);HBsAg(-)献血人群中OBI和一过性感染、窗口期的流行率分别为52.6/10万、15.8/10万、和4.9/10万,核酸检出率即免疫诊断漏检风险分别为40.4/10万、12.3/10万、3.8/10万。
  结论:核酸检测可以有效缩短HBV血清学窗口期,提高无偿献血者HBV感染检出率;OBI在HBV感染总检出中占比最高,远高于一过性感染和窗口期感染;由于HBV变异株及最低检出量的存在,核酸检测漏检风险不容忽视;为保证血液安全,且不浪费血液资源,血液筛查策略应引入核酸检测,且大连地区应采用核酸检测初次反应性的血液应报废,而假阳性的献血者需再次评估的筛检策略。

著录项

  • 作者

    刘健娣;

  • 作者单位

    大连医科大学;

  • 授予单位 大连医科大学;
  • 学科 病原生物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孙文长;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R512.62;
  •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献血者; 核酸检测;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