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脑膜瘤脑膜尾征、病理分型和瘤周受侵脑膜的关系研究
【6h】

脑膜瘤脑膜尾征、病理分型和瘤周受侵脑膜的关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 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MRI检查结果

2.脑膜瘤原发灶病理学检查

3.瘤周硬脑膜受侵与肿瘤病理分级分型的关系

4.硬膜受侵与脑膜尾征的关系

5.脑膜瘤PCNA与V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脑膜尾征的关系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脑膜尾征与脑膜瘤病理分型及术后复发的相关研究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与目的:脑膜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肿瘤,多为良性,手术全切后10年内仍有9-15%的复发率。脑膜瘤细胞侵袭瘤周硬膜是诱发患者远期复发的主要因素之一,故瘤周硬膜受侵及其手术切除范围一直是临床上关注热点。脑膜尾征(dural tail sign,DTS)是指脑膜瘤在核磁共振增强扫描时,在脑肿瘤紧邻的硬膜上出现的一扁平或线状增强的现象,临床最常见于脑膜瘤。52-72%的脑膜瘤可在增强MRI发现脑膜尾征,可作为脑膜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然而,有关脑膜尾征确切的临床意义仍有争议,脑膜尾征对应硬膜(dural tail sign mater,DTSM)的肿瘤受侵情况、肿瘤原发灶病理类型的关系及切除程度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研究探讨脑膜瘤脑膜尾征的临床意义及其对应硬膜(DTSM)的肿瘤受侵情况,并分析影响DTSM受侵袭因素及手术中硬膜可切除范围,为临床提供更好的帮助。
  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SimpsonⅠ级和SimpsonⅡ切除的脑膜瘤共92例,依照术前增强磁共振扫描判定有无脑膜尾征及其分类;手术切除脑膜瘤标本HE染色判定病理分型;术后标本切取脑膜瘤基底周边至少15mm的硬膜,随机切取硬膜<1mm,1-5mm,6-10mm,以及>10mm的硬膜HE染色,并与原发灶瘤体对比观察;瘤体标本行VEGF及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应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1.92例患者中可见脑膜尾征的有52例(占56.5%),其中长尾型18例(34.6%),短尾型20例(38.5%),串珠尾型14例(26.9%);脑膜尾征平均长度为1.98±1.36cm。
  2.92例脑膜瘤术后切除瘤体HE染色判定病理类型,其中分级Ⅰ级的84例,病理学分型分别为内皮型28例(30.4%),纤维型34例(37.0%),分泌性12例(13.0%),血管瘤型10例(10.9%),Ⅱ级8例(8.7%),病理分型均为非典型型。
  3.瘤周硬膜标本HE染色,参照瘤体肿瘤细胞类型判定是否有肿瘤细胞浸润。92例患者瘤周硬膜中,有肿瘤细胞浸润的共40例(43.5%),病理分级为Ⅰ级的肿瘤细胞侵袭显著低于Ⅱ级的脑膜瘤患者(P<0.05)。未见肿瘤细胞浸润的52例均为Ⅰ级脑膜瘤。
  4.硬膜受侵与有无脑膜尾征无相关性,但串珠尾型病例的硬膜浸润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种脑膜尾征(P<0.05)。硬膜受侵病例的病理类型与脑膜尾征之间未见统计学差异。硬膜受侵范围0-Ⅲ段与是否出现脑膜尾征无关。
  5.PCNA与VEGF表达在硬膜受侵样本中显著高于未受侵病例(P<0.05),但与脑膜尾征出现与否无关。
  结论:1.脑膜尾征出现率为56.5%,脑膜尾征出现与否与硬膜肿瘤浸润无关。
  2.硬膜肿瘤的浸润与原发灶病理类型有关,但其病理类型与脑膜尾征无关。
  3.串珠尾型脑膜尾征较长尾型、短尾型更易发生瘤周硬膜侵袭。
  4.硬膜的肿瘤浸润范围多在1mm,且多限制在10mm以内,侵袭范围与脑膜尾征无关。
  5.PCNA与VEGF表达与硬膜受侵有关,与脑膜尾征无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