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应用三维扫描技术对偏(牙合)患者治疗前后牙弓对称性变化的分析
【6h】

应用三维扫描技术对偏(牙合)患者治疗前后牙弓对称性变化的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一)前言

(二)材料和方法

1.病例来源及入选标准

2.方法

(三)结果

(四)典型病例

1.患者基本信息

2.临床检查

3.模型分析

4.影像学检查

5.诊断

6.主要问题

7.治疗目标

8.治疗计划

9.矫治所需的材料

10.矫治过程

11.矫治结果

(五)讨论

1.三维模型扫描的可靠性分析

2.偏(牙合)患者牙弓对称性特点

3.牙(牙合)畸形与颌面不对称畸形

4.偏(牙合)者治疗前后牙弓对称性的变化

5.改善牙弓对称性的方法

6.选择不同治疗时机的疗效分析

(六)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牙颌面不对称畸形的诊断与治疗研究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利用三维扫描技术对偏(牙合)患者在正畸治疗前后的牙弓宽度进行测量,分析比较偏(牙合)患者的牙弓的形态特点及治疗后其牙弓对称性的变化。
  方法:搜集并整理2008年5月至2014年3月就诊于沈阳市口腔医院正畸科的偏(牙合)患者共214名,并将其中符合筛选条件的15名患者作为回顾性研究的主体对象。其中男性3名,女性12名,年龄为12-17岁,平均年龄14.3岁,平均疗程22.8个月,颏部左偏7例,颏右偏8例。纳入研究对象的标准为:恒牙期,患者牙列完整(第三磨牙除外),均为安氏Ⅲ类或骨性Ⅲ类,双侧磨牙为近中关系或一侧磨牙为近中关系一侧为远中关系,单侧后牙反(牙合),前牙呈对刃或反(牙合),牙列轻度或中度拥挤,患者及家长拒绝手术治疗。正面观:颜面部左右不对称,颏部偏斜均在2mm以上,牙尖交错位和息止(牙合)位时,下颌均处于偏斜的状态。牙周状态健康。患者无面部肿物,无外伤史,无髁突良性肥大、颞下颌关节感染损伤史,无其他引起严重骨性畸形的颌面部综合征,无正畸治疗史及其他病史。所有研究对象矫治前后均采用藻酸盐印模材制取印模,石膏灌注模型,修整备用,要求治疗前后的记存模型牙列完整,牙冠解剖形态完整,牙龈边缘清楚无气泡及多余石膏。分别用3Shape R700扫描仪在最大牙尖交错位时扫描患者术前和术后的模型,获得数字化牙颌模型,定义下颌偏斜的方向为偏向侧,非偏斜的方向为偏离侧,利用3shape OrthcAnalyze软件进行模型分析,评价牙弓对称性差异(用偏向侧牙弓的宽度减去偏离侧的牙弓宽度),分析上下牙弓治疗前前、中、后段牙弓的对称性及治疗后牙弓对称性的变化。通过t检验对矫治前后牙弓前、中、后的对称性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比较偏(牙合)畸形患者的牙弓的形态特点及治疗后其牙弓对称性的变化。
  结果:所有患者上下颌牙齿均排齐整平,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上、下牙弓对称,尖牙、磨牙达中性关系,上下颌牙齿尖窝相对,上下颌中线对齐,颜面偏斜依然存在。将患者治疗前后的牙颌模型进行三维扫描模型分析,得出以下结果:治疗前患者上颌的前、中、后段牙弓的偏向侧宽度均大于偏离侧(P<0.05),牙弓前段的不对称差异最小,牙弓中段次之,牙弓后段不对称性最大;治疗后患者上颌牙弓的不对称差异明显减小,其中牙弓前段差异的变化最小,牙弓中段差异变化次之,牙弓后段差异的变化幅度最大。下颌牙弓治疗前后的对称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偏(牙合)患者治疗前上颌牙弓存在明显不对称,偏向侧牙弓宽度大于偏离侧牙弓宽度。经正畸治疗后牙弓不对称差异变小,上颌牙弓对称性更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