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微创单髁置换及全膝置换治疗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早期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6h】

微创单髁置换及全膝置换治疗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早期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资料和方法

1.病例来源

2.假体选择

3.手术指征

4.术前检查及评估

5.手术步骤

6.术后处理

7.观察指标及结果记录

8.随访及统计学分析

结果

1.一般结果

2.两组患者术后翻修、感染及栓塞并发症比较

3.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

4.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输血率的比较

5.两组患者术前膝关节功能的比较

6.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比较

7.两组患者的术前及术后膝关节功能比较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单髁置换研究进展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人口老年化及工作环境的改变,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成为了继高血压糖尿病之后危及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而大部分的膝关节的软骨退行性变仅局限在内侧间室,在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终末期,究竟选择全膝关节置换(TKA Total Knee Arthroplasty)还是单髁置换(UKA Unicompartment KneeArthroplasty)在医学界仍然存在着明显的争议,全膝关节置换因成熟的手术技术和良好的长期生存率而颇受推崇;而单髁置换早期阶段因失败率及翻修率较高而不被重视,随着适应症的不断完善,手术技术不断成熟、假体设计的不断改进及材料的不断创新,特别是微创手术的兴起,单髁置换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较全膝关节置换表现出非常低的死亡率、术中及术后的低并发症、更快的康复速度、更低的出血量、更好的本体感觉、更短的住院时间等优势。
  目的:对比膝关节内侧间室活动平台微创单髁关节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对膝关节内侧间室终末期骨性关节炎的早期临床疗效。
  方法:从我院关节外科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因单侧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而行膝关节置换的患者,符合条件的共73例,其中行单髁置换的患者32例,行全膝置换的患者41例。运用SPSS统计学软件比较单髁置换组及全膝关节置换组术前KSS评分(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een Society Score ofAmerican)、术后1年的KSS评分及FJS评分(Forgotten joint score,遗忘评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人数、切口及关节内感染人数、术后1月内肺栓塞及深静脉血栓形成人数、术后1年随访期内因假体位置不良或松动、下沉、假体周围骨折、聚乙烯衬垫脱位、膝关节外侧胫股间室及髌股间室出现进展性骨关节炎等需要行翻修的人数,并比较单髁置换组术前及术后1年KSS评分,全膝置换组术前及术后1年KSS评分,评估膝关节内侧间室微创活动平台单髁关节置换与全膝关节置换对膝关节内侧间室终末期骨性关节炎的早期临床疗效。
  结果:经过统计学分析,两组术前KSS评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手术后1年KS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KA组术后1年KSS评分较TKA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UKA组FJS评分较TK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KA组手术时间较TKA组明显缩短,具有统计学差异;UKA组术中失血量及术后引流量、输血人数、住院时间、术后1月内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症发生率较TKA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随访期内两组均没有因假体位置不良或松动、下沉、假体周围骨折、聚乙烯衬垫脱位、膝关节外侧胫股间室及髌股间室出现进展性骨关节炎等需要行翻修的病例;两组均没有发生关节内及切口感染病例。
  结论:全膝关节置换及微创单髁置换对病变局限在内侧间室的膝关节终末期骨性关节炎都具有良好的早期临床疗效,能明显缓解疼痛,恢复良好的功能,满足日常生活需要,改善生活质量。而微创单髁置换术,术中避免了损伤膝关节外侧间室的正常生理结果,保留了前后交叉韧带及骨量,使术后膝关节功能更好和日常生活中更加满意;同时术中及术后失血量少,软组织损伤小,卧床时间短,对病人打击小,避免了很多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