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三种内眦赘皮矫正术联合重睑术效果比较分析
【6h】

三种内眦赘皮矫正术联合重睑术效果比较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一) 前言

(二) 资料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2.2排除标准

2.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2.4实验器材

2.5实验方法与操作步骤

2.6统计学分析

(三) 结果

3.1一般情况

3.2统计学处理

(四) 典型病例

4.1 A组:轻度内眦赘皮患者

4.2 B组:中度内眦赘皮患者

4.3 C组:重度内眦赘皮患者

(五) 讨论

5.1结果分析

5.2关于内眦角的美学问题

5.3关于内眦部皮瓣的处理问题

5.4关于内眦韧带的处理问题

5.5本研究的创新点

5.6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六)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内眦赘皮的解剖成因与治疗方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观测睑裂长度、内眦间距、泪阜暴露程度、内眦角度、疤痕情况以及复发情况等指标,来评价Z成形术、V-Y成形术、一字成形术联合重睑术在矫正同程度、同类型内眦赘皮的优劣性。
  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间于苏州爱思特美容医院整形外科行内眦赘皮矫正术联合重睑术的503例连续患者进行细化分组,根据赘皮严重程度分为A、B、C三大组,每组根据分型细分为1、2两个小组,记录睑裂长度、内眦间距、泪阜暴露程度评分、内眦角度、POSAS疤痕评价量表得分、复发情况等各项指标的观测值,进行同种、同等程度内眦赘皮的术前术后比较与组间比较,并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与评价。
  结果:503例患者中有5例出现术后感染,其余均为一期愈合,最短随访时间为1周,最长随访时间为12个月。各组患者术后的睑裂长度、泪阜暴露程度评分较术前明显增加,内眦间距、内眦角度较术前均明显减小,有统计学差异(P<0.01)。各组患者的PFW/ICD(睑裂长度 Palpebral fissure width与内眦间距Intercanthal distance的比值)变化值为:A、B组三种术式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中一字成形术高于另外两种术式,有统计学差异(P<0.05);1、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患者LCES(泪阜暴露程度评分Lacrimal caruncle exposure score)变化值、α角(内眦角度)变化值:三组三种术式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1、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POSAS得分:A、B组三种术式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中V-Y成形术高于另外两种术式,有统计学差异(P<0.05);1、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复发情况:A、B、C三组中2组均高于1组,V-Y成形术高于另外两种术式。
  结论:1.三种内眦赘皮矫正术均可以有效增大睑裂长度,缩小内眦间距,增大泪阜暴露程度,使内眦角度变锐。2.Z字成形术与一字成形术广泛适用于处理各种程度的内眦赘皮,其中一字成形术在增大PFW/ICD值方面更具优势;V-Y成形术在处理重度内眦赘皮时较易形成瘢痕增生,且复发率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