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接经针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6h】

大接经针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研究对象

1.1临床资料

1.2诊断标准

1.3纳入标准

1.4排除标准

1.5剔除、脱落标准

2.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处理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临床疗效判定

2.5统计学处理

结果

1.一般资料分析

2.疗效及相关因素分析

2.1 两组治疗前后静态分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联动分比较

2.3 两组治疗前后随意运动分指标比较

2.4两组治疗前后最后得分比较

2.5两组治疗后各评分指标比较

讨论

1.现代医学对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的治疗。

2.祖国医学对面瘫后遗症的认识

3.选穴处方

4.关于大接经针法

4.1 起源

4.2 选取十二井穴的原因

4.3 从阴引阳,从阳引阴

5.临床研究设计评价

6.疗效总结

7.存在问题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一:面神经炎的现代医学临床治疗进展

综述二:祖国医学对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的治疗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比较运用大接经针刺法与传统疗法治疗面瘫后遗症期的临床疗效差异,以期验证大接经针法治疗面瘫后遗症期的可行性。
  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针灸门诊及神经内科门诊确诊为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的患者共52例(男23例,女29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治疗组(常规针刺配合大接经针法)、对照组(常规针刺配合闪罐法)两组进行治疗,每组各26例,其中治疗组入组26例,脱落1例(女),共25例(男12例,女13例);对照组入组26例,脱落2例(男1例,女1例),共24例(男8例,女16例)。对照组取穴迎香、地仓、太阳、头维、口禾髎、颊车、大迎、颧髎、四白、阳白、牵正、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等行常规针刺,面部用0.25×25mm毫针浅刺3-5mm,四肢用0.25×40mm毫针刺入皮下20-30mm,得气后合谷、足三里、三阴交行捻转补法,太冲行捻转泻法。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每10分钟行针1次。对照组常规针刺配合患侧局部闪罐疗法,隔日1次。治疗组在以上常规针刺治疗基础上,加用大接经针法从阳引阴或从阴引阳交替针刺。常规针刺隔日1次,于每疗程第1、3、5次针刺配合大接经针法。两组均以常规针刺5次为一疗程,治疗3个疗程。依据Sunny brook(多伦多)面神经评定系统,随访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静态评分、随意运动分、联动运动分及最后得分的变化。所有受试者均符合入组标准,可耐受目前检查及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将全部入组患者数据收集整理,建立详细的数据库。本研究采用MS Excel365进行数据整理与绘图,IBM SPSS22.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正态分布计量资料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表示,例数分布采用卡方检验,α=0.05为统计基准。均以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评价各参数变化。
  结果:
  1.治疗后两组静态分值均较治疗前减小。治疗后治疗组分值低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
  2.两组治疗后联动分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联动分值均较治疗前减小。治疗后治疗组分值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01)。
  3.两组治疗后随意运动分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随意运动分值均较治疗前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治疗组分值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4.两组治疗后最后得分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最后得分均较治疗前提高,统计学差异显著(P<0.001)。治疗后治疗组分值高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1)。
  5.两组最后得分与随意运动分在治疗后均有增高,治疗组评分提高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分值高于对照组。两组静态分与联动分在治疗后均有下降,治疗组联动分下降幅度明显,分值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静态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但结合统计学分析,无统计学差异。
  6.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总有效率62.50%,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配合大接经针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疗法,显著改善了患侧面部静态观与动态观,加速了面神经功能的恢复。
  2.大接经针法通过依次刺激十二经井穴产生针感,令十二经经气次第贯通,使周身气血运行以带动患侧面部气血的恢复与畅通,气血充足则筋肉得以滋养,故可改善患侧面部病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