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辽宁省汉族不同年龄段人群面部软组织厚度的测量分析
【6h】

辽宁省汉族不同年龄段人群面部软组织厚度的测量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1、临床资料

2、纳入标准

3、剔除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一)摄影与体位

(二)测量方法

(三)统计万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面部年轻化的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本文通过应用MRI测量中国辽宁省不同年龄段(18岁、38岁及68岁)汉族人群的面部9处解剖学位点皮肤表面垂直到骨膜表面的距离,分析同性别不同年龄段软组织厚度的差异,以探求面部老化时软组织厚度变化,为本地区面部软组织厚度数据库作补充,并探讨其在面部年轻化临床治疗中的意义。
  方法:本研究随机抽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头颅MRI扫描的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16岁至20岁区间女性150名、36岁至40岁女性149名、66岁至70岁女性148名;16岁至20岁区间及36岁至40岁男性各50名、66岁至70岁男性47名,利用核磁共振成像(MRI)平扫人类面部9个解剖学标志点并测量皮肤到骨膜上软组织厚度距离,上述测量数据均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应用SPSS软件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测量组中,18岁组、38岁组及68岁组所测的平均值基本上都是由增大、最大到下降的规律,且在绝大部分测量位点上同年龄段的男性平均值大于女性测量值。
  在女性研究对象中,除了38岁组和68岁组比较(P=0.91)在眶上缘中点上方1cm处、18岁组和68岁组(P=0.054)在眼眶外缘与额骨交界处以及18岁组和68岁组(P=0.36)在眶下缘处外,三个年龄段组女性在不同测量位点上,两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男性研究对象中,除了18岁组和38岁组比较(P=0.49)在眶上缘中点上方1cm处、18岁组和68岁组比较(P=0.61)在眶上缘中点上方1cm处、38岁组和68岁组比较(P=0.77)在眶上缘中点上方1cm处、18岁组和38岁组(P=0.74)在眼眶外缘与额骨交界处以及18岁组和68岁组(P=0.31)在鼻中隔下点外,三个年龄段组男性在不同测量位点上,两组间比较差异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辽宁省汉族人群男性及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面部软组织厚度呈现出“厚—最厚—变薄”的趋势过程。在相同性别,不同年龄组中,下面部及颏部软组织厚度随着老化造成的差异比上面部明显;面颊部、眶周及下面部三个年龄段分组差异显著,然而额颞部随着年龄增长软组织厚度变化波动不明显。同年龄段男性面部软组织厚度在绝大位置上要比女性同样位置要厚。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