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超声评价糖尿病肾病患者心外膜脂肪厚度异常及与肾内动脉阻力指数相关性研究
【6h】

超声评价糖尿病肾病患者心外膜脂肪厚度异常及与肾内动脉阻力指数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2.仪器与方法

3.统计学分析

结果

1.各组间EAT和RI的比较

2.EAT与肾内动脉RI及GFR相关关系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心外膜脂肪组织相关功能机制及影像学评价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应用超声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心外膜脂肪厚度(EAT)异常及与肾内动脉阻力指数(RI)的相关性研究。
  方法:收集90例本院内分泌科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上述采集患者均能够完全符合由WHO所制定的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同时排除1型糖尿病以及由其他非糖尿病原因如肾脏移植以及肾小球肾炎等其他原因所导致的慢性肾病的患者。上述患者均需要满足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标准。DN的诊断应完全符合以下条件:1.患者拥有较长的糖尿病病史;2.患者的实验室检查出现尿微量白蛋白或尿蛋白阳性的结果,即6个月内至少连续2次出现尿白蛋白的情况,满足尿微量白蛋白达20~200μg/min或30~300mg/g或30~300mg/24h,满足上述条件的同时应该排除其他原因所引起的尿微量白蛋白的增加。分组方法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FR)将其分为三组:选取GFR≥90ml·min-1(1.73m2)-1为B组(32例),选取60ml·min-1·(1.73m2)-1≤GFR<90ml·min-1·(1.73m2)-1为C组(31例),选取GFR<60ml·min-1·(1.73m2)-1为D组(27例),同时选取30名健康志愿者为A组。应用二维超声、彩色及频谱多普勒技术分别测量各组患者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EAT)及肾内动脉血流的阻力指数(RI)。EAT的测量选用相控阵探头,嘱患者取左侧卧位,于标准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显示右心室游离壁,并使其垂直于主动脉瓣环,于心室舒张末期采集患者心脏肌层外壁至心包膜脏层之间的低回声脂肪区域距离。另于标准胸骨旁左室乳头肌短轴切面,显示右心室游离壁,于心室舒张末期采集患者心脏肌层外壁至心包膜脏层之间的低回声脂肪区域距离。一共测量6个心动周期的EAT厚度,取平均值。RI的测量使用凸阵探头,嘱患者分别取左、右侧卧位,取肾脏的矢状切面,最大程度显示肾脏.运用彩色多普勒显示肾内动脉,调整频谱多普勒取样线的角度,使得取样线与所测段间肾内动脉尽量平行,嘱患者于深吸气末时屏住呼吸时分别测量双肾的上、下极及中部的肾内段间动脉的RI,共测量六点,计算RI并取其平均值。根据公式RI=(收缩期的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期的峰值血流速度)/收缩期的峰值血流速度。同时确保上述EAT和RI的测量操作均由同一人测量完成。
  结果:A、B、C、D四组,心外膜脂肪组织(EAT)(F=31.751,P<0.05)和肾内动脉阻力指数(RI)(F=63.759,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B、C、D组均高于A组(P均<0.05),C、D组均高于B组(P<0.05),D组高于C组(P<0.05)。EAT与RI呈正相关关系(r=0.736,P<0.05),EAT与GFR呈负相关关系(r=-0.423,P<0.05)。
  结论:DN患者的EAT厚度和肾内动脉RI均随着GFR的减低而增加,EAT与肾内动脉RI二者呈正相关关系,应用超声技术可以准确地检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EAT厚度和肾内动脉RI,评价其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并对肾脏损害进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