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术前定量评估内脏性肥胖与结肠癌患者术后近期结局的关系
【6h】

术前定量评估内脏性肥胖与结肠癌患者术后近期结局的关系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病例资料

2.研究方法

结果

1.一般资料

2 术后并发症分析

3 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内脏性肥胖与结肠癌患者手术应激并发症关系研究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近年来CT(computed tomography,计算机断层扫描)等影像学检查技术在结直肠外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结肠癌术前常规行腹部CT扫描,利用其单层腹部CT图像结合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开发的公共图像处理软件ImageJ定量分析内脏性肥胖可用于评估结肠癌术后近期临床结局。本研究旨在探讨CT测量的内脏性肥胖相比传统衡量肥胖的指标BMI(Body Mass Index,身体质量指数),与结肠癌术后近期临床结局的关系。
  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于青岛市市立医院普外科行结肠癌根治术的Ⅰ-Ⅲ期结肠癌患者107例,收集临床资料。利用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开发的公共图像处理软件ImageJ测量患者术前L4-L5椎间盘单层CT图像上的VFA(visceral fat area,内脏脂肪面积)、SFA(subcutaneous fat area,皮下脂肪面积),并测量患者BMI。分别按照BMI≥28kg/m2、V/S(visceral fat area/subcutaneous fat area ratio,内脏脂肪面积/皮下脂肪面积)≥0.4、VFA≥100cm2三种肥胖标准分别将107例结肠癌患者分为肥胖组和非肥胖组,通过回顾性对比分析,分别比较不同分组方法下肥胖组和非肥胖组的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特征、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分级及轻重程度、术后病理分期及组织分化程度、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分级参照Clavien-Dindo分级标准分为Ⅰ-Ⅴ级,Ⅰ级和Ⅱ级定义为轻微并发症,Ⅲ-Ⅴ级定义为严重并发症。术后TNM病理参照第8版美国肿瘤联合会(AJCC)结直肠癌分期。
  结果:本研究中107例结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2%(28/107),无死亡率。按照BMI标准所分的肥胖组和非肥胖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3.3%(5/15)和25.0%(23/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98.7±47.4)min和(174.4±48.3)min,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7.13±10.84)天和(13.82±6.22)天,住院费用分别为(78791.9±32868.7)元和(67209.1±19173.2)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按照V/S标准所分的肥胖组和非肥胖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8.4%(27/95)和8.3%(1/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80.4±49.7)mn和(157.1±35.8)min,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4.66±7.34)天和(11.00±2.41)天,住院费用别为(68973.3±21685.6)元和(67607.3±23694.7)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按照VFA标准所分的肥胖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2.9%,24/73)明显高于非肥胖组(11.8%,4/34)(P<0.05),且手术时间(184.6±49.5min)明显长于非肥胖组(163.1±44.1min)(P<0.05),术后住院时间(15.21±7.59天)明显长于非肥胖组(12.29±5.40天)(P<0.05),住院费用(72083.0±21920.6元)明显高于非肥胖组(61854.6±20063.6元)(P<0.05)。按照BMI、V/S、VFA所分的肥胖组和非肥胖组的出血量、术后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并发症轻重程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术前CT定量分析VFA,可有效评估结肠癌术后近期不良结局,内脏性肥胖病人手术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术后住院时间长及住院花费高,其评估效果优于BMI和V/S。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