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伊东丰雄形式语言分析——背景、转变与启示
【6h】

伊东丰雄形式语言分析——背景、转变与启示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的缘由——现代建筑的生与死

1.2研究的目的——伊东丰雄的启示

1.3研究的意义——现代建筑的方向

1.4研究的方法

1.5相关概念的界定

1.6论文的构成

第二章TIM的产生背景

2.1传统文化背景

2.2信息社会的影响

2.3哲学背景

传统哲学——禅与自然

伊夫·克莱因(Yves Klein)--虚无主义

卢西亚诺·弗罗里迪——信息哲学

2.4美学架构

传统美学——思想深处的审美观点

新的美学——二维性的美

第三章伊东丰雄的形式语言架构

3.1语言的建构

3.1.1现代主义思想的继承

3.1.2“新陈代谢”与共生论

3.2语言的架构

3.2.1暂时性

3.2.2流动性

3.2.3透明性

第四章伊东丰雄形式语言的手法

4.1构图原理

4.1.1层化分解

4.1.2平面化

4.2形式手法

4.2.1轻快——暂时性的隐喻

4.2.2迅速——流动的隐喻

4.2.3精确——技术的隐喻

4.2.4可视——透明的隐喻

4.2.5模拟——城市的隐喻

4.3空间手法

4.3.1空的中心——虚无与流动

4.3.2均质空间——universe space

4.3.3花园的模拟——现象学的城市隐喻

4.4材料的运用

4.4.1混凝土

4.4.2钢与玻璃

4.4.3铝

4.5历史的语言——对现代话语的继承

4.5.1“DOM-INO”与“新建筑五点”

4.5.2空间的流动

第五章启示

5.1问题

5.2启示

附录一:关于伊东丰雄

附录二:作品年代表

附录三:人名注释

附录四:参考书目

附录五:图片来源

后记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展开▼

摘要

我们正站在机器时代与数字时代的交叉口,当今社会,商品和信息的泛滥,使我们不能像机器时代那样,成功地把理想中的生活铸造成清晰的视觉图像.可是,在建筑和设计领域,不管我们怎样努力地想象未来社会,我们还是要继续依赖于视觉形式的表达.在走向数字时代的过程中,我们至今还没有找到能够产生代表性图示的视觉形式.该文从建筑文化发展史的角度,通过分析日本的传统文化及当今的时代特点,指出伊东丰雄独特的建筑形式语言,尝试分析其来龙去脉,并论证其与建筑学现代主义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