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丽江传统民居营造艺术及其现代启示
【6h】

丽江传统民居营造艺术及其现代启示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绪论

0.1论文的研究背景

0.1.1现代建筑在中国的窘境

0.1.2对传统建筑研究的思考

0.2论文的研究目的

0.3论文的研究方法

0.4丽江民居营造艺术概述

0.2.1空间艺术

0.2.2形式艺术

0.2.3建构艺术

0.3论文框架

小结

第一章丽江民居:自然与人文背景

1.1丽江自然地理概况

1.1.1自然环境

1.1.2气候特征

1.1.3物产资源

1.2丽江纳西族人文历史

1.2.1历史与政治

1.2.2经济与贸易

1.3丽江纳西族民俗与民居

1.3.1纳西族审美心理

1.3.2纳西族宗教信仰

1.3.3纳西族文化交流

1.4丽江民居的演变简史

小结

第二章丽江民居:场所与空间营造艺术

2.1整体空间的营造

2.1.1对地形的积极适应

2.1.2对水的创造性利用

2.1.3商业活动的影响

2.2空间与界面

2.2.1实体界面

2.2.2非实体界面

2.3空间的尺度

2.4空间的节点

2.5.1桥(及桥头)空间

2.5.2街巷节点

2.5.3广场

2.5空间的秩序

2.3.1空间的等级构成

2.3.2空间的序列

2.6空间营造的启示

2.6.1对现代城市住宅外部空间环境的启示

2.6.2对现代商业空间外部环境设计的启示

第三章丽江民居:建筑形式艺术

3.1建筑单体的特点

3.1.1平面与构架特征

3.1.2建筑构件模数化

3.1.3建筑单体的组合

3.2建筑内部空间处理

3.2.1空间层次与等级

3.2.2空间的组织

3.2.3空间的争取和利用

3.2.4富有特色的灰空间

3.3建筑外部造型处理

3.3.1屋顶及其组合

3.3.2墙体与立面

3.3.3比例与尺度

3.4建筑的细部特色

3.4.1门楼

3.4.2照壁

3.4.3门窗

3.4.4铺地

小结:建筑形式艺术的启示

第四章丽江民居:材料建构艺术

4.1建构的内涵

4.1.1建构的概念

4.1.2民居中的建构传统

4.2木材

4.2.1利用木材的柔韧性

4.2.2木材线条美的表现

4.2.3木雕刻艺术

4.3石材

4.2.1石材砌体

4.2.2石材装饰

4.4砖材

4.4.1砖的形式

4.4.2砖的砌筑

4.5瓦

4.6土坯

小结:材料建构艺术的启示

第五章丽江民居对当代地域建筑创作的启示

5.1关于地域建筑的思考

5.1.1地域主义建筑的悖论

5.1.2乡土技艺的实践先驱

5.1.3当代中国建筑师的实践

5.2丽江民居的传承与更新

5.3.1建构学的传承

5.3.2乡土审美的传承

5.3.3特色空间的运用

5.3.4传统细部的抽象与重构

5.3.5实例分析

小结

图片来源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的形势下,地区文化正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同时,国内巨大的工程建设量和疯狂的建设速度使得建筑师无瑕顾及建筑的地域属性,从而造成了建筑设计在中国的迅速匀质化。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不仅有着成熟发达的以木结构为代表的传统建筑体系,更有着绚丽多彩的地方民居文化,但是在对传统民居建筑的传承和更新上,在建筑的地域性与现代性相结合的问题上,中国建筑师仍然需要更多的努力。 本论文选取丽江纳西族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以传统城镇的空间营造和传统民居建筑的艺术特色作为研究的两大重点,引入建构学等概念展开讨论,一方面着眼于探索可以被现代建筑所传承的本土材料及其工艺和城市空间、建筑造型等处理手法,一方面试图挖掘传统纳西族民居建筑中可以为现代地域建筑所借鉴的特点。 本论文共分为五章。绪论对本论文的选题,研究对象,研究目的作了简要的说明;第一章概括简要的介绍了丽江纳西族民居存属的背景——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经济生活、民风民俗、宗教信仰以及民居的发展简史;第二章主要针对纳西族场所与空间构成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其中对现代城市空间设计的启示;第三章主要对纳西族传统民居建筑形式的艺术特色等进行了分析,第四章就民居的材料建构艺术作了讨论,包括材料的砌筑工艺、表现方式等传统,并就其在当代建筑创作中的现实意义进行了简要阐述。第五章通过对现代地域建筑概念的重新思考和对地域建筑先驱作品的回顾,讨论了现代地域创作中的新思路,对当代中国建筑师在这一问题上的代表性作品进行了分析,并以丽江民居为例,提出了作者在这一问题上的建议。最后总结全文并对未来提出了展望。 深入研究丽江纳西族传统民居的价值是多方面的: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所投射出来的民间建筑艺术、建筑文化,传统材料及其工艺,城镇空间的布局,空间模式等等,在科技日新月异、文化交流趋同国际化的今天,是极难得的宝贵财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