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针刺加中药治疗气滞血瘀型眩晕的临床研究
【6h】

针刺加中药治疗气滞血瘀型眩晕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
   通过临床症状的改变、头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各指标的变化来观察针刺加中药对气滞血瘀型眩晕患者的疗效。积极探索针刺加中药对气滞血瘀型眩晕(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治疗作用,为提高临床疗效及拓展针灸的治疗范围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6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3例(针刺加中药组)与31例对照组(中药治疗),治则为行气活血、化瘀通络。治疗组穴位按照《针灸学.》[3]定位,穴取风池、百会、C3-5夹脊穴等,每日一次,连续10天为一个疗程,共2各疗程;方药以通窍活血汤加减,水煎服,1日3次口服,10天一个疗程,共2个疗程。对照组用中药治疗,方法同治疗组。分别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采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治疗前后收缩期峰流速(Vs)、舒张期末峰流速(Vd)、平均峰流速(Vm)以及血管搏动指数(P1)
   结果:
   1.针灸加中药组痊愈率(39.4%)和总有效率(87.8806)明显高于中药组(22.6%和70.970),经统计学处理(P<0.05),具有明显差异。
   2.针灸治疗组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及基底动脉(BA)的Vs、、Vm治疗前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Vd、PI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
   1.针刺配合中药能明显改善气滞血瘀型眩晕的临床症状。比单独服用中药治疗效果更佳,临床值得推广。
   2.TCD显示能改善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及基底动脉(BA)血流动力学指标,从而改善椎一基底动脉的血液循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