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卤化及类卤化亚铜配合物的水热合成与表征
【6h】

卤化及类卤化亚铜配合物的水热合成与表征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1文献综述

1.1配位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1.2光致发光功能性配合物

1.3晶体工程和配位聚合物

1.4中性铜(Ⅰ)卤结构单元及其配位聚合物研究概况

1.4.1有机分子协同的中性铜(Ⅰ)卤化合物

1.4.2有机分子桥联的中性铜(Ⅰ)卤化合物

1.5水热/溶剂热合成

1.5.1水热/溶剂热合成概述

1.5.1水热与溶剂热合成的特点

1.6选题意义

1.7本文的主要工作

1.8实验试剂和表征方法及测试手段

1.8.1实验试剂

1.8.2表征方法和手段

2卤化亚铜和类卤化亚铜水热合成研究

2.1化合物1的水热合成与表征

2.1.1化合物1的水热合成与表征

2.1.2化合物1晶体结构

2.1.3化合物1的表征

2.2化合物2的水热合成与表征

2.2.1化合物2的水热合成

2.2.2化合物2的晶体结构

2.2.3化合物2的表征

2.3化合物3的水热合成与表征

2.3.1化合物3的水热合成

2.3.2化合物3的晶体结构

2.3.3化合物3的表征

2.4化合物4的水热合成与表征

2.4.1化合物4的水热合成

2.4.2化合物4的晶体结构

2.4.3化合物4的表征

2.5 小结

3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Cu(I)的卤(类卤)化物具有多种多样的结构和诱人的应用前景,是近年来颇受关注的无机多功能材料。水热(溶剂热)方法是一种易产生新相,获得新结构的有效途径。 本论文利用酒石酸作为还原剂通过水热还原反应成功合成了4个新型的卤化亚铜配合物和拟卤化亚铜配合物: [Cu4Cl4(bipy)2](1), [Cu2C12(phen)](2),[(CuSCN)(CuCN)(phen)2](3), [Cu(SCN)(bipy)](4)。对这些配合物进行了扫描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热重分析等表征。 化合物l属于三斜晶系,P 1空间群,a=7.419(2)A, b=9.408(3)A,c=9.475(3)A,a=64.249(4)。,β=74.122(4)。,γ=88.560(5)。,Z=I,V=569.5(3)A3,Dc=2.065g/cm3。它是由四核Cu4C14单元组成的原子簇化合物,所有的铜原子排布在一个平面上,与最近邻两个铜原子的距离分别为2.794和2.847 A。 化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a=3.7326(8)A,b=19.412(6)A,c=16.793(4)A,β=95.355(18)o,Z=4,V=121 1.5A3,De=2.073g/cm3。化合物2的不对称单元包含两个Cu(I),两个Cl-和一个邻菲罗啉配体,具有一维链状结构。 化合物3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a=l 3.0052 A,b=13.4784 A,c=13.478A,β=91.53o,Z=4,V=2362.6A3,Dc=1.607g/cm3。化合物3具有[(CuCN)(CuSCN)(phen)2]单元组成的“之”字形链,该链沿C轴延伸。 化合物4属于正交晶系,Pnma空间群。 a=7.9382(5)A, b=12.3696(8)A,c=l 1.5718(6)A;Z=4,V--1 136.26A3,De=1.624g/cm3。化合物具有Cu(bipy)]和SCN-构成的一维无限“梯”状链结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