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几种止痛活血类中药有效成分透皮行为及药理活性研究
【6h】

几种止痛活血类中药有效成分透皮行为及药理活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 言

1 文献综述

1.1 经皮给药的研究进展

1.2经皮给药的理论基础

1.2.1 角质层对药物的作用

1.2.2活性皮肤对药物的作用

1.3 经皮给药系统药物的选择

1.4 中药经皮给药系统

1.5止痛活血类药材及有效成分

1.5.1 延胡索研究概况、延胡索乙素理化性质及经皮行为研究概况

1.5.2 川乌研究概况、乌头碱理化性质及经皮行为研究概况

1.5.3三七研究概况、人参皂苷Rg1理化性质及经皮行为研究概况

1.6炮制对川乌及其有效成分的经皮渗透、药理及毒理作用的影响

1.6.1炮制对川乌中双酯型生物碱结构及经皮行为的影响

1.6.2炮制对川乌及有其有效成分药理作用的影响

1.6.3炮制对川乌及有其有效成分毒性的影响

1.7课题的提出

1.7.1模型药物(有效成分)的选择

1.7.2 延胡索乙素、乌头碱与人参皂苷Rg1经皮动力学及其相互之间影响的研究概况

1.7.3 川乌有效成分乌头碱与炮制后川乌有效成分苯甲酰基乌头原碱研究概况

1.7.4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2延胡索乙素、乌头碱与人参皂苷Rg1的经皮渗透动力学及协同促渗研究

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2.1.1 动物

2.1.2药品与试剂

2.1.3 仪器

2.2实验方法

2.2.1 HPLC含量分析方法

2.2.2稳定性考察

2.2.3溶解度测定

2.2.4油水分配系数测定

2.2.5离体皮肤的制备

2.2.6体外经皮渗透实验

2.3结果与讨论

2.3.1 有效成分的稳定性及其对接收液选择的影响

2.3.2油水分配系数测定

2.3.3有效成分透皮实验

2.3.4有效成分组合透皮实验

3 乌头碱及其分解产物苯甲酰基乌头原碱经皮动力学与镇痛抗炎活性比较

3.1 实验材料和仪器

3.1.1 动物

3.1.2药品与试剂

3.1.3仪器

3.2实验方法

3.2.1苯甲酰基乌头原碱的制备

3.2.2苯甲酰基乌头原碱HPLC含量分析方法

3.2.3苯甲酰基乌头原碱油水分配系数的测定

3.2.4离体皮肤的制备

3.2.5体外经皮渗透实验

3.2.6乌头碱与苯甲酰基乌头原碱凝胶的制备

3.2.7乌头碱与苯甲酰基乌头原碱凝胶的稳定性考察

3.2.8小鼠醋酸扭体实验

3.2.9小鼠热板致痛实验

3.2.10二甲苯小鼠耳肿胀实验

3.3结果与讨论

3.3.1苯甲酰基乌头原碱油水分配系数

3.3.2乌头碱与苯甲酰基乌头原碱凝胶的稳定性

3.3.3苯甲酰基乌头原碱经皮动力学

3.3.4 小鼠醋酸扭体实验

3.3.5小鼠热板致痛实验

3.3.6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

结 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 谢

展开▼

摘要

中药所含成分复杂,临床又以复方用药为主,故中药的经皮吸收不同于化学药物。中药及复方的多组分、成分间的相互作用及有效成分的不明确,使经皮吸收的研究更为复杂。目前传统中药复方外用制剂研究对中药中各种有效成分经皮渗透和吸收的相互影响的研究不多。瘀血病证的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常与理气药配伍以增强行血散瘀的作用。许多传统经典方和临床验方中将延胡索、川乌和三七等药材配伍使用,以达活血散瘀、理气止痛之协同功效。有毒中药用之不当可发生毒副反应,而正确使用又往往产生速效、高效,治疗很多危难重症。川乌所含的乌头碱既是毒性成分也是药效成分,其毒性很强,口服仅需2-3mg即可致人死亡,但它又具有很强的抗炎镇痛活性。川乌经较长时间煎煮后,在药理活性是否减弱方面还存在争议。关于煎煮后川乌主要有效成分苯甲酰基乌头原碱的药理活性研究未见文献报道,而乌头碱与苯甲酰基乌头原碱二者药理活性的对比研究也未见文献报道。 本文采用延胡索、川乌与三七中主要有效成分:延胡索乙素、乌头碱与人参皂苷Rg1,通过in vitro透皮实验,得到了三种化合物对小鼠全皮和活性表皮的24h累积透过量,扩散系数与时滞,以及各自的油水分配系数。发现角质层对人参皂苷Rg1与延胡索乙素阻碍作用明显。研究不同成分组合之间协同经皮吸收的促进作用,发现人参皂苷Rg1与乌头碱共存的体系中,二者可以促进彼此的体外经皮行为。在三种有效成分共存的体系中,三者的累积透过量有64.0%~292.8%不同程度的提高。制川乌主要有效成分苯甲酰基乌头原碱的24h累积透过量与扩散系数结果与乌头碱近似。制备乌头碱凝胶与苯甲酰基乌头原碱凝胶,采用醋酸扭体法、热板致痛法与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研究二者的镇痛抗炎活性,发现二者具有明显的镇痛抗炎作用,与乌头碱相比苯甲酰基乌头原碱镇痛作用持续时间稍长,并且抗炎作用显著。苯甲酰基乌头原碱的毒性远小于乌头碱,因此经皮使用更加安全有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