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徐光启农业哲学思想研究
【6h】

徐光启农业哲学思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价

1.2.1 国内研究状况

1.2.2 国外研究状况

1.2.3 对既有研究的评价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主要创新点

2 徐光启农业哲学思想形成的基础

2.1 经济基础

2.1.1 生产方式

2.1.2 经济状况

2.2 思想基础

2.2.1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2.2.2 前代农业哲学思想

2.2.3 晚明学术思想

3 徐光启的农业经济观

3.1 “富国必以本业”——以财富观为出发点的农本思想

3.1.1 徐光启的财富观

3.1.2 徐光启的“农为政本”思想

3.2 “工与贾农之自出”——农、工、商的辩证关系

3.2.1 中国传统的“农商对立论”

3.2.2 徐光启的“重农不抑商”思想

3.3 “预弭为上、有备为中、赈济为下”——系统化荒政思想

3.3.1 灾荒原因的三层次分析

3.3.2 立体多维救荒思想

3.3.3 徐光启荒政思想的特点

3.4 徐光启经济伦理思想的双重维度

3.4.1 “道之精微,拯人以神”——德性主义维度

3.4.2 “人富而仁义附焉”——功利主义维度

3.4.3 双重维度的圆融

4 徐光启的农业技术观

4.1 对前代农业技术的绵延与超越

4.1.1 精耕细作农业技术体系的深化

4.1.2 地力常新技术的嬗递与增华

4.1.3 种植技术的进步与空间扩展

4.1.4 农田水利灌溉技术的总结与创新

4.1.5 除蝗技术的进步

4.2 农业技术思想的异质性特征

4.2.1 “会通以求超胜”——对西方先进农业技术的借鉴与超越

4.2.2 “新风土论”——地宜原则的辩证运用与“人”作用的凸显

4.2.3 “自然之理,何神之有哉”——对迷信思想的摈弃

4.3 徐光启农业技术观透视

4.3.1 “治本悬方救病”——尚用务实的农业技术价值观

4.3.2 “鸳鸯”与“金针”——技术与科学的关系

4.3.3 “道”与“技”——救世道路的双重选择

4.3.4 “器用无古今之间”——“物能”与“技能”并重

5 徐光启的农业生态观

5.1 耶、儒互补的整体生态观

5.1.1 “天人合一”的儒家生态精神

5.1.2 反阿卡狄亚式天主教生态观

5.1.3 以耶补儒——两种生态观矛盾的消解

5.2 《农政全书》中的农业生态观

5.2.1 个体生态学思想

5.2.2 农田生态系统内部的辩证法

5.2.3 农业资源可持续思想

5.2.4 生态伦理思想

5.3 农业生态观的技术选择

5.3.1 具有生态农业性质的技术体系

5.3.2 具有生态农业性质的技术模式

6 徐光启农业哲学思想的特点及当代价值

6.1 徐光启农业哲学思想的特点

6.1.1 “农” “政”辩证关系为基础的“大农业”系统观

6.1.2 农业哲学思想的启蒙性

6.1.3 农业哲学方法论的近代科学特色

6.2 徐光启农业哲学思想的当代价值

6.2.1 对于我国农业哲学研究的理论价值

6.2.2 对于未来农业发展模式的启示

6.2.3 对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中国传统农业历史悠久,不仅有很多著名的农学家,农学著作更是汗牛充栋。这些农学家一方面具有丰富的农业知识、农学思想,另一方面,他们的著作当中还蕴含着颇多的哲学智慧。徐光启作为我国传统农业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一方面继承了前代的农业哲学思想,另一方面通过自己的研究和实践,在吸取西方科学技术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农业哲学思想。研究徐光启的农业哲学思想,不仅有助于弥补学术界一直以来偏重于研究徐光启的科学思想而忽视他的哲学思想的缺陷,而且对于国内成果较少,主题相对单一的农业哲学研究也是一种有益的补充。
  农业是在一定的经济、自然与科学技术条件下进行的生产活动,农业哲学就是探讨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及相互作用。本论文以此为依据,从农业经济观、农业生态观和农业技术观三方面对徐光启的农业哲学思想进行全面探讨,并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与相互作用中阐述徐光启农业哲学思想的特色。
  在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明代,徐光启以“食人之粟,衣人之帛”的财富观为基础阐述了他“富国必以本业”的农本思想,同时,在晚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背景下,一改中国传统的“农商对立论”,提出“重农不抑商”的主张,反映了他经世务实的品格和向近代过渡的思想特征。徐光启的荒政观是他农业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对灾荒原因的分析到对治荒措施的制定都充分体现了他对农业系统中生态、技术与经济要素相互制约、互为因果关系的理解和把握。他的义利观既有“道之精微,拯人以神”的德性主义维度也有“人富而仁义附焉”的功利主义维度,两种维度的圆融反应了徐光启试图从道德与民生两方面挽救明王朝的路径选择。
  徐光启的农业技术观形成于他的农业实践和农学研究过程。他在南方稻田旱作、绿肥种植、甘薯与棉花的推广、水利灌溉以及除蝗等技术方面实现了对前代的继承和超越,深化了我国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他技术思想中对待西方技术“会通以求超胜”、对待前代的“风土论”承认但不教条并且摈弃祈报、禳弭等迷信与唯心思想的异质性特征。对徐光启的农业实践与技术思想进行透视,我们可以总结出他主张“技术救世”的尚用务实的技术价值观,并且强调数学、几何学等基础科学对技术的指导和方法论作用。特别是他关于“物能”与“技能”并重以及从“技”与“道”两方面拯救王朝危机的主张对于我国现在的经济与国家建设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徐光启从小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形成“天人合一”的生态观,后来受洗天主教,又接受了主、客二分的反阿卡狄亚式生态观。徐光启以经世致用为核心理念,对两种生态观的矛盾进行消解,最终形成既强调天人和谐,又凸显人在自然面前独立地位的耶儒互补的生态观。这种生态观使他具有了和今天生态学理论极为相近的强调作物与环境因子关系、重视作物之间的共生与竞争以及重视农业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农业生态思想,并且以此为基础总结了包括废物利用、节水节能、病虫害防治等具有生态农业性质的技术体系和技术模式。这对当代建构科学、合理的农业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徐光启农业哲学思想的特点不仅在于他形成了以“农”“政”辩证关系为基础,强调经济、技术和生态相统一以及各农业生产部门相统一的“大农业”系统观,而且在于他认同“私”与“利”的合理性,重视工商业发展,遏制封建土地兼并以及授田于民的均田主张等具有启蒙性质的农业经济思想,特别是他对近代科学方法的自觉运用使他的农业哲学思想具有了异于前代农学家的方法论特征。这些独特的思想反映了徐光启本人在特殊时代背景下对农业、农学的思考。它们不仅对我国现阶段的农业哲学研究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而且对未来全球农业的发展模式以及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都有重要的可借鉴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