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电弧离子镀nc-MeN/α-Cu纳米复合超硬薄膜研究
【6h】

电弧离子镀nc-MeN/α-Cu纳米复合超硬薄膜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引言

1.2.硬质薄膜及其发展历程

1.2.1 硬质薄膜定义

1.2.2 硬质薄膜发展历程

1.3 超硬薄膜及其发展历程

1.3.1 超硬薄膜定义

1.3.2 超硬薄膜的发展历程

1.4 纳米复合超硬薄膜

1.4.1 纳米复合薄膜理论

1.4.2 纳米复合薄膜的分类

1.4.3 纳米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

1.5 电弧离子镀技术

1.6 论文工作的内容与意义

2 实验设备、样品制备与检测方法

2.1 实验设备介绍

2.2 基体材料的选择、样品预处理及制备

2.2.1 基体材料选择

2.2.2 样品预处理及性能

2.3 薄膜制备方法

2.4 薄膜检测方法

2.4.1 扫描表面形貌分析

2.4.2 电子探针成分测试

2.4.3 薄膜厚度表征

2.4.4 XRD相结构分析

2.4.5 纳米压痕硬度测试

2.4.6 膜基结合力测试

2.4.7 摩擦磨损测试

3 nc-TiN/α-Cu纳米复合薄膜研究

3.1 nc-TiN/α-Cu纳米复合薄膜实验方法

3.2 nc-TiN/α-Cu纳米复合薄膜表征与分析

3.2.1 SEM表面形貌

3.2.2 薄膜厚度表征

3.2.3 电子探针成分测试

3.2.4 XRD相结构分析

3.2.5 纳米压痕硬度分析

3.2.6 膜基结合力

3.2.7 摩擦磨损性能测试

3.3 致硬机理探讨

本章小结

4 nc-CrN/α-Cu纳米复合薄膜研究

4.1 nc-CrN/α-Cu纳米复合薄膜实验方法

4.2 nc-CrN/α-Cu纳米复合薄膜表征与分析

4.2.1 SEM表面形貌

4.2.2 电子探针成分测试

4.2.3 薄膜厚度表征

4.2.4 XRD相结构分析

4.2.5 纳米压痕测试

4.3 硬度探讨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渗氮38CrMoAl钢具备良好的韧性、耐磨性和一定的硬度,是最常用的构件用钢,广泛应用于机械、汽车、航空等行业。但是,随着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工况显示38CrMoAl钢经简单的渗氮处理后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使用需求,需要对其表面进行进一步的强化改性处理。氮化物陶瓷/软相纳米复合薄膜作为最新的超硬薄膜材料,具备很好的硬度、韧性和较好的耐磨性。
  本文在中航工业产学研联合攻关项目《38CrMoAl钢表面载能束复合改性技术研究》资助下,利用电弧离子镀技术在38CrMoAl钢表面制备nc-MeN/α-Cu氮化物陶瓷/软相纳米复合薄膜对渗氮38CrMoAl钢进行了表面改性处理,以满足项目所需要的性能要求,并对薄膜的硬化机制进行了探讨。首先,采用电弧离子镀设备在渗氮后的38CrMoAl基体上制备了一系列不同Cu含量的nc-TiN/α-Cu薄膜,并对薄膜的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6组nc-TiN/α-Cu薄膜均致密平整,厚度约为0.8μm,相结构由纳米晶的TiN和非晶的Cu构成。硬度随着Cu含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在Cu含量为1.28 at.%时,该薄膜的硬度达到了44.0 GPa,膜基结合力可达到70 N,耐磨性良好,摩擦系数与纯TiN薄膜相当。该薄膜硬度和耐磨性完全能满足构件的性能要求。最后对薄膜的硬度变化规律进行了讨论。其次,基于拓宽渗氮38CrMoAl钢表面改性膜系的选择和获得更好的纳米复合薄膜的目的,本论文又制备了了一系列不同Cu含量的nc-CrN/α-Cu薄膜,并对薄膜的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组薄膜致密平整,厚度为0.6μm,除了3#薄膜(Cu含量为1.57 at.%的薄膜)外,均由CrN相和晶体Cu相组成,但硬度较低,与CrN硬度相当。但3#薄膜由CrN相和非晶Cu相组成,其中CrN(111)衍射峰发生明显偏移,该薄膜硬度较高,达到26 GPa。本章最后同样分析了影响薄膜硬度变化的原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