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社会主义改造中的政治动员研究
【6h】

社会主义改造中的政治动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工作进展

1.2.1 国内相关研究工作进展

1.2.2 国外相关研究工作进展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政治动员

1.4.2 政治动员主体和客体

1.4.3 社会主义改造中的政治动员

2 社会主义改造中政治动员目标与动因

2.1 社会主义改造中政治动员的国内外背景

2.1.1 国际背景

2.1.2 国内背景

2.2 社会主义改造中政治动员的目标

2.2.1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2.2.2 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2.3 社会主义改造中政治动员的动因

2.3.1 国家发展战略重大转变

2.3.2 克服体制内资源不足

2.3.3 重塑社会意识形态

3 社会主义改造中政治动员主体分析

3.1 中国共产党政治动员的指导理论

3.1.1 马克思主义政治动员理论

3.1.2 中国革命两步走理论

3.1.3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3.2 中国共产党的权力资源

3.2.1 权力横向高度统一于党组织

3.2.2 权力纵向高度统一于党中央

3.2.3 领袖毛泽东的权威

3.3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力量

3.3.1 庞大的党员干部数量

3.3.2 高效的党员干部执行力

3.3.3 完备的党员干部网络

4 社会主义改造中政治动员客体分析

4.1 政治动员客体阶级阶层之间的力量对比

4.1.1 中农阶层与贫农阶层之间的力量对比

4.1.2 民族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之间的力量对比

4.2 政治动员客体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4.2.1 生产生活活动逐步被纳入到计划经济轨道

4.2.2 阶级阶层利益代表的改变

4.2.3 社会流动性逐步减弱

4.3 政治动员客体社会心理行为的双向性

4.3.1 拥护性社会心理行为

4.3.2 抵触性社会心理行为

5 社会主义改造中政治动员的运作过程

5.1 社会主义改造中政治动员的实施手段

5.1.1 党内外思想上的统一整合

5.1.2 经济利益上的引导激励

5.1.3 思想政治上的宣传教育

5.2 社会主义改造中政治动员的策略运用

5.2.1 渐进性策略

5.2.2 典型示范性策略

5.2.3 竞争性策略

5.3 社会主义改造中政治动员的实现途径

5.3.1 法律途径

5.3.2 组织途径

5.3.3 思想批判途径

5.3.4 阶级阶层动员途径

6 社会主义改造中政治动员的基本经验和当代启示

6.1 社会主义改造中政治动员的成就

6.1.1 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快速发展

6.1.2 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6.2 社会主义改造中政治动员的基本经验和主要教训

6.2.1 关于社会主义改造中政治动员的基本经验

6.2.2 关于社会主义改造中政治动员的主要教训

6.3 社会主义改造中政治动员的当代启示

6.3.1 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作为指导进行政治动员

6.3.2 要更加深入全面地坚持依法进行政治动员

6.3.3 要坚持发挥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进行政治动员

6.3.4 坚持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融合进行政治动员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政治动员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领导方式、治理手段和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改造中成功地开展了政治动员,对中国社会的转型升级产生了强大推动力,重塑了社会意识形态,推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快速发展,帮助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从而奠定了当今中国发展进步的物质基础和根本政治前提,意义非常重大。因此,本文选择社会主义改造中政治动员问题开展研究,努力论述当时政治动员的形成、发展和效果,揭示那个“大转型”时期中国政治发展运行的基本方式、运行机制和主要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努力为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转型时期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和政治动员在制度化、法治化和程序化的框架内发挥更大效能提供一些借鉴。
  本文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采用文献研究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方法、系统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方法与政治研究方法,研究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转型升级中的政治动员问题。第一,系统探寻了社会主义改造中政治动员的背景、目标与动因。首先,土改后农村两极分化现象、“五反”运动后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矛盾和朝鲜战争及中苏结盟是政治动员的国内背景和国际背景。其次,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是政治动员的目标。再次,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变、克服体制内资源不足、重塑社会意识形态是政治动员的三大动因。第二,重点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中政治动员的主体,即中国共产党。首先,分析论述了党的三个指导理论,即马克思主义政治动员理论、中国革命两步走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其次,从权力横向高度统一于党组织、权力纵向高度统一于党中央、领袖毛泽东的权威这三方面,剖析党的权力资源。再次,从庞大的党员干部数量、高效的党员干部执行力、完备的党员干部网络三个层级,分析了党的组织力量。第三,着力分析论述了社会主义改造中政治动员的客体,即农民、手工业者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者。首先,分析了客体阶级阶层之间力量对比,即贫农阶层与中农阶层、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力量对比。其次,从生产生活逐步被纳入到计划经济轨道、阶级阶层利益代表消失、社会流行性逐步减弱三个方面分析了客体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变化情况。再次,分析了客体社会心理行为的双向性,即拥护性和抵触性社会心理行为的表现和变化。第四,深入剖析了社会主义改造中政治动员的运作过程。首先,剖析了实施手段,即党内外思想上的统一整合、经济利益上的引导激励、思想政治上的宣传教育。其次,剖析了策略运用,即渐进性策略、典型示范性策略、竞争性策略。再次,剖析了实现途径,即法律途径、组织途径、思想批判途径、阶级阶层动员途径。第五,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中政治动员的经验教训和当代启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