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CdSe/钴分子催化剂光阴极的光致产氢器件的研究
【6h】

基于CdSe/钴分子催化剂光阴极的光致产氢器件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光致产氢三元催化体系的研究进展

1.1.1 光致产氢三元催化体系的基本构成

1.1.2 光敏剂的选择

1.1.3 催化剂的选择

1.1.4 钴肟催化剂/量子点在光致产氢体系中的研究

1.2 碳纳米管在催化产氢体系中的研究进展

1.2.1 碳纳米管简介

1.2.2 碳纳米管的性质

1.2.3 碳纳米管在光电催化方面的应用

1.3 水分解光电化学电池(PECs)的研究

1.3.1 p-型半导体电极

1.3.2 NiO光阴极的应用

1.4 本文的选题背景与依据

2 钴分子催化剂和CdSe量子点产氢光电极的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2.2.2 FTO导电玻璃的预处理

2.2.3 NiO浆料的制备

2.2.4 NiO薄膜电极的制备

2.3 反应原料的合成

2.3.1 Pd[(C6H5)3P]4的合成

2.3.2 4-磷酸吡啶的合成

2.3.3 [Co(dmgH)(dmgH2)Cl2]的合成

2.3.4 配合物1和2的合成

2.4 CdSe量子点敏化NiO薄膜电极的制备

2.4.1 CdSe量子点的制备

2.4.2 CdSe/NiO电极的制备

2.4.3 PEC0、PEC1和PEC2光电极的制备

2.4.4 制备电极的光致催化水还原产氢性能测试

2.5 结果与讨论

2.5.1 NiO电极的形貌表征

2.5.2 NO薄膜电极EDX表征

2.5,3 CdSe/NiO薄膜电极的XRD结构表征

2.5.4 CdSe/NiO薄膜电极紫外光谱表征

2.5.5 光电化学测试

2.6 本章小结

3 CdSe/CNTs/Co-C12光致产氢体系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3.2.2 光致产氢实验及仪器

3.2.3 气相色谱标准曲线的建立

3.2.4 配体4-十二烷氧基吡啶(C12)的合成

3.2.5 配合物Co-C12的合成

3.2.6 水溶性CdSe量子点的制备

3.2.7 CdSe/CNTs复合材料的制备

3.2.8 CdSe/CNTs/Co-C12材料的制备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水溶性CdSe/CNTs/Co-C12催化产氢体系的基本研究

3.3.2 水溶性CdSe-CNTs催化产氢体系的优化

3.3.3 水溶性CdSe-CNTs/Co-C12体系光致催化产氢的研究

3.3.4 CdSe/CNTs/Co-C12体系的研究

3.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化石燃料不断消耗,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清洁,高效,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氢能已经成为人们研究的焦点。通过太阳能光解水制氢,能够将太阳能储存在H-H键中。目前报道的光致产氢三组分体系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存在体系中电子给体的不断消耗以及催化剂不能回收利用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水还原产氢的光电极的制备仍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课题。
  本论文使用丝网印刷法制备了NiO薄膜电极,利用原位生长法将CdSe敏化到NiO电极表面,通过SEM、EDX、XRD和紫外光谱对其进行表征;将钴肟配合物[Co(dmgH)2(4-PO3H2)Cl](1)(dmgH2=丁二酮肟)和[Co(dmgH)2(4-CO2H-py)Cl](2)分别通过磷酸根和羧酸根负载到CdSe量子点(QD)敏化的p-NiO电极上,成功组装了CoCat./CdSeQD/NiO分子器件作为光阴极,Pt为辅助电极,Ag/AgCl为参比电极的光电化学池,并研究了PEC1和PEC2电极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1)在光照的条件下,偏压为0至-0.7 V(相对于Ag/AgCl)区间,线性循环伏安测试PEC1和PEC2电极都表现出较大的光响应电流密度,说明组装的分子器件能够实现催化水还原产氢。(2)在偏压为-0.4 V时,PEC2的光电流密度能够达到58μA cm-2,PEC1的光电流密度为40μA cm-2,PEC1比PEC2电极具有较好的催化效果。
  为了能够回收光敏剂CdSe量子点和钴肟催化剂,本论文引入碳纳米管来实现这一目的。首先,优化水溶性量子点CdSe和碳纳米管体系,当碳纳米管的含量为0.5 mg时,光照9h,产氢量增加了两倍;随后,将合成的长碳链钴肟催化剂Co-C12缠绕在碳纳米管上,与水溶性量子点CdSe组装成产氢体系,光照9h和,产氢量达到了108.43μmol,将碳纳米管离心重复实验,产氢效果变化不大,证明催化剂能够稳定在碳纳米管表面,实现了催化剂的回收利用;最后,通过原位生长法和长链缠绕的方式将光敏剂CdSe和催化剂Co-C12同时置于碳纳米管上,光照12h,产氢量达到了3.19μmol。离心后再次置于相同条件下,光致产氢效果差别不大,证明了光敏剂CdSe和钴肟催化剂可以通过碳纳米管实现回收和利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