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硅酞菁染料的合成及其在光动力疗法中的应用
【6h】

硅酞菁染料的合成及其在光动力疗法中的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酞菁

1.1.1 酞菁的简介

1.1.2 酞菁的理化性质

1.2 酞菁的合成

1.2.1 邻苯二腈路线

1.2.2 1,3-二亚氨基异吲哚啉路线

1.2.3 苯酐-尿素路线

1.2.4 氢化卟啉脱氢路线

1.2.5 低温合成路线

1.2.6 取代基转换路线

1.3 光动力治疗

1.3.1 光动力治疗简介

1.3.2 光动力学疗法基本原理

1.3.3 酞菁作为光敏剂的优点

1.4 光动力治疗中酞菁类光敏剂的研究概况

1.4.1 锌酞菁类光敏剂

1.4.2 硅酞菁类光敏剂

1.4.3 铝酞菁类光敏剂

1.4.4 铜酞菁类光敏剂

1.4.5 其它类光敏剂

1.5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及主要工作内容

1.5.1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

1.5.2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2 酞菁化合物的合成以及合成条件的优化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仪器及试剂

2.2.2 中间体1,3-二亚氨基异吲哚林(Ⅱ)的合成

2.2.3 二氯硅酞菁PcSiCl2的合成

2.2.4 二羟基硅酞菁的合成

2.2.5 目标产物Pc1和Pc2的合成

2.3 PcSiCl2合成条件的优化

2.4 本章小结

3 Pc1和Pc2的光谱性质及体外光动力活性测试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3.2.1 Pc1和Pc2光学性质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吸收光谱特性

3.3.2 荧光光谱特性

3.3.3 聚集态实验

3.3.4 含水体系分子状态研究

3.3.5 Pc1和Pc2溶剂化效应

3.3.6 MTT实验

3.3.7 光稳定性实验

3.3.8 体外光动力实验

3.3.9 Pc2在活体细胞中的荧光成像

3.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简称PDT)作为一种高效、实用的用于治疗恶性肿瘤和其他疾病的新方法,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而光敏剂产生单线态氧的效率是决定该方法疗效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对于新型轴向改性的硅酞菁光敏剂的研究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其优势在于,轴向配体的引入既可以有效的阻止其自身的聚集,而且还可以提高其在生物组织内的溶解度,使得其光动力疗效得到显著的提高。但是目前对于轴线取代基团与光敏疗效之间关系的研究还远远不足。
  因此,本文设计合成了两例轴向水溶性基团改性的硅酞菁配合物Pc1和Pc2。实验过程中对原有合成酞菁的方法进行了改进优化,选择迅速回流的方法合成二氯硅酞菁,采用甲醇析出,配合混合溶剂索氏提取的后处理方法,产率可以达到67.8%。
  Pc1和Pc2的光谱性质以及体外光动力实验表明,它们在溶剂中具有很好的溶解性,并且MTT实验显示这两个酞菁类化合物均具有很低的暗毒性,符合作为光敏剂分子在生物体内应用的要求。在体外光动力活性实验中,浓度增加到2μM时,细胞存活率低于20%,Pc2的光动力效果要优于Pc1,同时与商业化光敏剂二氢卟吩E6相比,这两例硅酞菁配合物具有更好的光动力疗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