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SI体系内装工业化研究
【6h】

SI体系内装工业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与发展概况

1.2.1 国外SI体系的发展与研究

1.2.2 国内SI体系及内装工业化的发展与研究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内容

2 SI住宅体系及内装工业化的理论研究

2.1 SI住宅体系

2.1.1 SI住宅体系的概念

2.1.2 SI住宅体系的特征

2.1.3 SI住宅的建设程序

2.1.4 推行SI住宅体系的意义

2.1.5 SI住宅体系的发展阻碍

2.2 住宅内装工业化

2.2.1 住宅内装工业化结构体系

2.2.2 住宅内装工业化较传统装修的优势

3 SI体系填充体设计

3.1 填充体部品与模数协调

3.1.1 填充体部品体系

3.1.2 模数协调体系

3.1.3 填充体部品模数协调体系

3.2 SI住宅的标准化设计与多样化设计

3.2.1 SI住宅的标准化设计

3.2.2 公差配合尺寸

3.2.3 SI住宅的多样化设计

3.3 整体厨房标准化设计

3.3.1 整体厨房部品

3.3.2 整体厨房设计要点

3.3.3 整体厨房平面布置

3.4 整体卫生间标准化设计

3.4.1 整体卫生间部品

3.4.2 整体卫生问设计要点

3.4.3 整体卫生间平面布局

4 SI体系填充体集成

4.1 填充体部品安装定位

4.1.1 安装定位法

4.1.2 填充体部品定位

4.1.3 填充体模数网格的设置

4.2 部品安装工法

4.2.1 工业化内装施工工序

4.2.2 填充体与支撑体的连接

4.3 整体厨房部品集成

4.3.1 整体厨房管线综合布局

4.3.2 整体厨房部品接口技术

4.4 整体卫生间部品集成

4.4.1 整体卫生间施工工艺流程

4.4.2 整体卫生间管线综合布局

4.4.3 整体卫生间部品接口技术

S SI体系内装工业化的组织与运作

5.1 内装工业化的组织形式

5.1.1 住宅产业联盟

5.1.2 虚拟住宅企业

5.2 内装工业化的运作模式

5.2.1 组织运作流程

5.2.2 运作过程

6 SI体系内装工业化的现存问题与发展途径

6.1 SI体系内装工业化的现存问题

6.1.1 住宅产业化大环境

6.1.2 政府政策导向及法律法规

6.1.3 住宅部品体系

6.1.4 科学技术与人员素质

6.2 SI体系内装工业化的发展途径

6.2.1 政府政策支持

6.2.2 增加科技投入,促进产学研结合

6.2.3 积极推进示范工程

6.2.4 促进产业集团的形成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我国建筑业目前存在着工业化程度低、建筑工程质量不高、建造过程能耗大、环境污染严重、建筑使用寿命短暂等问题,传统的建造方式仍占据主导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传统方式造成的问题和矛盾日益突出,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对社会的发展起重要作用。我国自1999年起推行住宅产业化,但由于产业化住宅的基础性研究工作重视程度不高,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进程滞后等原因,严重阻碍了SI住宅的发展。我国工业化住宅体系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技术标准不健全、缺乏部品接口的协调、模数体系不完善、政策与法律法规缺失等问题。为了推动SI体系的发展,本文将住宅填充体作为切入点,研究内装部品设计和集成的技术解决方案,以达到标准化和工业化生产和安装要求,并探究内装工业化的组织模式与运作流程,系统性分析内装工业化现存问题和发展对策,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研究了SI体系和内装工业化的国内外发展概况,论述SI体系的相关理论,总结其特征、先进性、推行意义和发展阻碍,界定内装工业化的结构体系,明确内装工业化较传统装修的优势;
  (2)研究了填充体部品的标准化设计,首先介绍了SI住宅填充体部品体系和模数协调体系,然后研究了填充体标准化设计和多样化设计要求,最后以整体厨房、整体卫生间为例,明确其标准化设计要点和设计要求;
  (3)研究了填充体部品的集成化技术,首先介绍了部品安装定位法——中心定位法和界面定位法,然后研究装配式内装施工工序、部品的安装方法与技术要点;最后以整体厨房和整体卫生间为例,研究其施工工艺、部品接口技术和综合管线布局要点;
  (4)研究了适合内装工业化的组织形式,介绍了参与主体的组织与运作流程,分别从设计阶段、生产装配阶段、后期维修维护阶段进行分析;
  (5)研究了SI体系内装工业化的现存问题,包括住宅产业大环境、政策导向和法律法规、住宅部品体系、科研投入及人员素质四个方面,提出了内装工业化的发展途径,可以通过政策支持、完善法律法规、增加科技投入、提倡产学研相结合、推进示范工程以及促进产业集团的形成等方面,促进内装工业化的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