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河道生态修复措施对水质的净化效果分析
【6h】

不同河道生态修复措施对水质的净化效果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研究区域概况及河流水质分析

2.1 研究区域概况

2.2 水质状况调查

2.3 本章小结

3 河道生态修复系统规划及净化效果分析

3.1 河道生态修复系统场地设计

3.2 生态修复系统净化效果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河道生态修复系统净化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4.1 系统对各污染指标的去除量

4.2 水力因素对系统去除效果的影响作用分析

4.3 植物对去除效果的作用分析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水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河流中多黑臭水体,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而在生态修复方面,人们只注重城市河道而往往忽略农村河道。本文以大连市水生态文明建设项目为依托,研究水源地上游河道污染修复技术,选用生态河道、人工湿地和生态池等生态修复措施对复州河的水体进行处理,分析各种措施的净化效果,为北方地区农村河流的生态修复提供技术支撑。
  首先在查阅相关文献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在位于东风水库上游的复州河和回头河上设置四个监测断面,对河流的流量和水质进行监测,计算河流污染通量,在此基础上分析其主要污染来源及其特点,了解河流自净能力。结果表明复州河上游水质较好,但总氮超标严重,回头河污染严重且以点源污染为主。
  为了比较多种河流生态修复措施及复合系统的水质净化效果,针对复州河污染情况及地势形态,设计一套由生态河道、人工湿地和生态池三种修复措施组成的复合式生态修复系统,并设计各生态工程形式、规模、尺寸、组合形式等,对实验场地水质和流量进行跟踪监测,比较实验场地中各监测点的水质情况,分析污染物浓度和去除率变化情况,研究各生态修复措施的去污成效。监测结果表明,实验场地对COD、TN、NH4+-N、TP均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4.0%、22.1%、46.1%、39.2%,其中人工湿地对有机物和总氮的去除效果最好,生态池对总磷的去除效果最好。
  另外,河道生态修复措施的各项参数的设计对其实际运行效果至关重要,为设计出满足净化目标的工程,需寻找去除效果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本文研究了各生态措施对污染物的去除率、去除量、出口浓度与场地水力负荷、污染负荷、植物种类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设计流量范围内,修复系统工程对COD和TP的去除效果与水力负荷及污染负荷的相关性较强,而对TN和NH4+-N的去除效果与水力特性相关性较弱。人工湿地和生态池抵抗水力负荷变化的能力较强,各污染物的去除率与水力负荷的相关性较弱。植物生长期积累的氮磷含量占系统去除的氮磷量的比例较小,但植物的泌氧作用、富集和吸附作用极大地促进了各污染指标的去除进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