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环境美学影响下的“低干预”景观设计研究
【6h】

环境美学影响下的“低干预”景观设计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20世纪60年代,随着环境美学理论的提出,自然作为审美对象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中,影响到景观设计中,表现出对传统美学下仅提供静观审美的景观的批判,强调环境与人类的融合。本文在环境美学的大背景下,引入“低干预”景观的概念,通过探索“低干预”景观的一系列设计原则、设计策略、设计方法,用以解决我国当代城市景观中现存的传统美学桎梏。 本文首先从理论基础入手,阐释了环境美学的基本思想内涵,包括其发展过程、研究内容与应用范围,明确了环境与人作为统一和谐整体的自然观。接下来,通过对比传统美学和环境美学在理论层面的区别,辨析了二者在自然观、欣赏内容、欣赏模式、欣赏环境这四个方面的不同之处,并将理论结合实践,通过案例辨析在两种不同审美模式下的景观类型,反思我国当代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接下来,以环境美学的景观模式引出“低干预”景观,定义“低干预”景观为“对场地介入最小,对环境影响最低,以达到对场地、周围环境以及生态系统进行有效保护的目标的景观类型”。 本文的核心重点在于“低干预”景观的一系列设计原则、设计策略和设计方法,根据理论和实践的分析,从“低介入”、“低影响”、“恢复性”、“互动性”、“社会性”这五个方面出发,总结五大设计原则和设计策略。在原则和策略的指导下,细化到形式空间、植物配置、材料运用、互动设计、文化设计这五个元素下,结合国内外相关案例,一一阐述建造“低干预”景观的具体设计方法。最终,希望通过本文能将“低干预”的理念推广出去,为同类型景观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法借鉴。

著录项

  • 作者

    马嫱;

  • 作者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

  • 授予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
  • 学科 设计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胡沈健;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I20;
  • 关键词

    环境; 美学影响; 景观;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