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共产党反腐败成本研究
【6h】

中国共产党反腐败成本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 绪论

1.1研究意义

1.2研究内容与方法

1.3分析框架及研究路径

第2章 反腐败成本的经济学思考

2.1政府成本收益理论

2.1.1政府成本内容

2.1.2政府成本收益

2.2腐败与反腐败的博弈模型

2.2.1腐败与反腐败是一种博弈事件

2.2.2腐败与反腐败的博弈均衡

2.3反腐败成本收益理论

2.3.1反腐败的成本与收益

2.3.2反腐败的经济界限

第3章 中国共产党反腐败成本的历史探究

3.1毛泽东投入的反腐败成本

3.1.1机制建设

3.1.2以法治腐

3.1.3监督体制

3.2邓小平投入的反腐败成本

3.2.1体制改革

3.2.2法制建设

3.2.3监督制度

3.3江泽民投入的反腐败成本

3.3.1深化改革

3.3.2法制严惩

3.3.3完善制度

第4章 中国共产党反腐败成本过高成因

4.1反腐败组织运行存在的问题

4.1.1机构人员机动性差

4.1.2组织机构重叠交叉

4.1.3组织经费严重不足

4.2反腐败法制体系存在的问题

4.2.1法制制约力度不够

4.2.2法律体系抽象零散

4.2.3制度体系不够健全

4.3反腐败监督体系存在的问题

4.3.1权力监督缺乏独立性

4.3.2舆论监督自主权较小

4.3.3利益监督发展不平衡

第5章 中国共产党降低反腐败成本对策

5.1加强反腐败机构建设

5.1.1优化反腐败人员结构

5.1.2完善反腐败组织机构

5.1.3建立反腐败经费体制

5.2完善反腐败法制体系

5.2.1加强反腐败法制制约

5.2.2完善反腐败法律体系

5.2.3完善反腐败制度体系

5.3完善反腐败监督体系

5.3.1完善反腐败权力监督

5.3.2完善反腐败舆论监督

5.3.3完善反腐败利益监督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致谢

研究生履历

展开▼

摘要

腐败被称为“政治之癌”,是人类社会健康肌体上的毒瘤,是政治学中既重要又难以解决的课题,也是全球性的普遍问题。在经济转型期的中国,对中国共产党来说,反腐败是一个重大的政治挑战;对研究者来说,研究反腐败也是一个不小的学术挑战。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指出,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了该社会的经济基础,而法律和政治的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特定经济基础上并受其制约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必须与经济基础相适应。因此,要正确把握反腐败问题的实质,就必须从经济基础出发,运用经济分析的方法。 任何人类行为都伴随着相应的成本与收益,腐败活动如此,反腐败活动也是这样的。反腐败主要是一种社会活动,也具有相应的反腐败成本与收益,当反腐败活动的预期社会收益小于其成本时,廉政建设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或者流于形式。反腐败成本过低,则达不到遏制腐败的目的;反腐败成本过高,则浪费国家资源。那么,多少反腐败成本是最佳投入?如何在低成本下构建反腐败体系?以此为目标进行反腐败成本研究。 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人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比较适合中国国情的反腐败思想体系,在探究中国共产党反腐败的历史过程中,指出现在反腐败成本过高成因,从而提出降低反腐败成本的具体对策。从三个维度分析反腐败成本,即组织成本、法制成本和监督成本。针对现实困境进行实证检验,建立指数与案例库,通过分析研究总结,提出具体政策建议。在反腐败成本——收益比较中,系统设计中国共产党反腐败方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