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以房养老:一种新型养老模式
【6h】

以房养老:一种新型养老模式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绪论

1.研究背景

2.研究目的与意义

2.1 理论意义

2.2 实践意义

3.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4.国内外研究现状

4.1 国外研究现状

4.2 国内研究现状

第1章 以房养老概述

1.1 以房养老的内涵

1.2 以房养老的基本形式

1.2.1 租售换养

1.2.2 以大换小

1.2.3 售后返租

1.2.4 反向抵押

1.3 以房养老的基本特征

1.3.1 主体资格的规定性

1.3.2 客体资格的规定性

1.3.3 实施过程的规定性

1.4 以房养老的理论基础

1.4.1 生命周期理论

1.4.2 家庭代际财富传递理论

1.4.3 家庭养老及社会保障理论

1.4.4 住房使用价值和价值分离的理论

1.4.5 资源优化配置理论

第2章 我国推行以房养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 我国推行以房养老的必要性

2.1.1 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弱化

2.1.2 老年相对贫困问题凸显

2.1.3 养老保障体系不健全

2.2 我国推行以房养老的可行性

2.2.1 住房商品化为以房养老提供了物质保证

2.2.2 现代家庭消费理念的更新

2.2.3 日趋活跃的二级房地产市场

第3章 我国推行以房养老的障碍及风险

3.1 我国推行以房养老面临的障碍

3.1.1 传统观念的障碍

3.1.2 金融市场的稚嫩

3.1.3 配套法规的缺失

3.1.4 房产市场的波动

3.2 我国推行以房养老预计面临的风险

3.2.1 政策风险

3.2.2 道德风险

3.2.3 长寿风险

3.2.4 利率风险

第4章 国外主要国家以房养老的实践及经验

4.1 国外主要国家以房养老实践

4.1.1 美国

4.1.2 英国

4.1.3 新加坡

4.2 国外主要国家以房养老的经验

4.2.1 以房养老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4.2.2 以房养老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有效监管

4.2.3 以房养老需要舆论宣传和国民理财教育

第5章 我国推行以房养老的建议

5.1 我国推行以房养老的基本原则

5.1.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5.1.2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5.1.3 以人为本的原则

5.2 我国推行以房养老的对策分析

5.2.1 以房养老机构参与要合理

5.2.2 以房养老观念宣传要适时

5.2.3 以房养老政府主导要及时

5.2.4 制定法律法规要有针对性

5.3 我国推行以房养老的风险防范

5.3.1 政策风险防范

5.3.2 道德风险防范

5.3.3 长寿风险防范

5.3.4 利率风险防范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我国面临的人口老龄化危机日益严重,未富先老的状况开始严重挑战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再加上我国现行养老保障体系不合理,迫切需要进行养老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以房养老模式的出现和引入,对于缓解我国目前面临的“养老危机”具有积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首先,以房养老是在传统的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的基础上,以老年人的自有房屋为依托,从而实现老年人的自我养老,这是在养老理念上的重大转变,同时还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其次,以房养老不仅有效提高了房产的流动性,活跃了二手房市场,对于促进房地产企业的健康发展有促进作用。最后,以房养老可以给金融机构带来新的业务,从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展盈利空间,最终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代际关系,实现社会稳定发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巨大益处。
   本文通过运用比较借鉴研究方法、理论分析研究方法、系统分析研究方法等相关的研究方法,从我国养老需求的现实角度入手,旨在对我国的以房养老模式进行系统研究,把以房养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作为本文研究的切入点,系统分析以房养老模式在我国的发展机遇与发展前景。从逻辑角度上来说,本文遵循“实践-理论-实践”的思想路线,从国外主要国家以房养老的发展模式和历史经验中抽象概括出现实所需要的理论框架体系,再用现有的理论框架及知识体系去分析、研究和指导以房养老模式在我国的推行。
   通过理论框架以及模式结构的搭建,期望能为我国以房养老模式的顺利推行提供一些具有借鉴性的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