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路径研究
【6h】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路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内文献综述

1.2.2 国外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第2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内涵及意义

2.1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相关概念

2.1.1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

2.1.2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本质

2.2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意义

2.2.1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

2.2.2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认识回到实践的根本途径

2.2.3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巩固党执政的基础

2.2.4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第3章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历史演进

3.1 中国共产党成立至新中国建立之前:初步形成与发展阶段

3.1.1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初步形成与发展阶段的时代背景

3.1.2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初步形成与发展阶段的特点

3.2 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文化大革命:曲折发展阶段

3.2.1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曲折发展阶段的时代背景

3.2.2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曲折发展阶段的特点

3.3 改革开放至今:创新和深化发展阶段

3.3.1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创新和发展阶段的时代背景

3.3.2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创新和发展阶段的特点

第4章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基本经验和面临问题

4.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基本经验

4.1.1 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

4.1.2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4.1.3 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4.1.4 坚持与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

4.1.5 坚持与时俱进

4.1.6 坚持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4.2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面临的问题

4.2.1 当前思想出现多元化趋向

4.2.2 理论创新相对不足

4.2.3 宣传机制滞后

4.2.4 宣传方式单一

4.2.5 教育和方式的抽象化

4.2.6 忽略受众的差异性

第5章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实现路径

5.1 实现内容的民族化

5.2 推进教育范式的生活化

5.3 表达方式的通俗化

5.4 扩展传播渠道的多样化

5.5 提高理论队伍的专业化

5.6 注重受众群体的差异化

5.7 加强受众群体的参与度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从少数人理解开始到被多数人理解并熟练掌握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大众的哲学,在人类自身及其现代社会的发展历程总都具有意义。中国如今处在十分重要的转型发展时期,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一定程度的决定着中国的发展和命运。目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推动还面临一些实际的问题,快速的寻找出一条有效的路径是加快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关键所在。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介绍了选题背景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当前研究现状状况进行梳理,明确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对研究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第二章主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及其意义进行阐述。在此章节中,首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进行说明,并对其在当前发展中所具有的价值进行深入研究。第三章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发展进程展开阐述,它总共划分成3个发展时期: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新中国成立之间逐步产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从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结束这段时间是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艰难发展时期;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传承时期。第四章是对第三章的概括与总结,而后对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存在的问题展开系统研究与分析。按照发展阶段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进行分析,其中主要对其初步产生和发展时期、艰难发展时期和创新发展时期等展开专业分析。重点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大众化的基本经验及当前存有的问题展开了系统探究与分析。第五章从中国国情出发,对通过何种方式引领、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给出个人意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