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甲肼燃烧中两个中间体裂解的非谐振效应研究
【6h】

甲肼燃烧中两个中间体裂解的非谐振效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几种常用液体火箭双组元推进剂简介

1.2 甲肼燃料的研究意义

1.3 化学反应动力学

1.4 反应速率理论

1.5 非谐振效应

1.6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原理与方法

2.1 从头算法

2.2.1 过渡态理论

2.2.2 RRKM(Rice Ramsperger Kassel Marcus)理论

2.3 YL(姚丽-林圣贤)方法

2.3.1 正则系综

2.3.2 微正则系综

2.4 阿伦尼乌斯(Arrhenius)定理与最小二乘法

2.4.1 阿伦尼乌斯(Arrhenius)定理

2.4.2 最小二乘法

第3章 甲基肼自由基裂解反应的非谐振效应研究

3.1 研究背景

3.2 计算方法

3.3 计算结果与讨论

3.3.1 MP2/6-311++G(3df,2p)水平上计算甲基肼自由基裂解反应的非谐振效应

3.3.2 B3LYP/6-311++G(3df,2p)水平上计算的甲基肼自由基裂解反应的非谐振效应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甲基硝基肼自由基裂解反应的非谐振效应研究

4.1 研究背景

4.2 计算方法

4.3 计算结果与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航天器的升空需要大量燃料的燃烧来为其提供动力。航天燃料甲肼(MMH,monomethylhydrazinc)与四氧化二氮(NTO,nitrous oxide)或红色发烟硝酸(RFNA,red fuming nitric acid)等氧化剂组合为一种常用的液体双组元推进剂,燃烧反应过程中生成的两个中间体—甲基肼自由基和甲基硝基肼自由基,对于了解整个反应过程至关重要。因此,这两个中间体裂解反应的理论计算,是研究整个燃烧反应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基于过渡态理论(TST,Transition State Theory)和RRKM(Rice Ramsperger Kassel Marcus)理论,应用GaussView5.0和Gaussian09软件,分别优化了两个体系裂解的反应物与过渡态。根据得到的频率及修正后的能垒(Barrier)等数据,利用YL(Yao-Lin)方法计算其反应速率常数,并以此分析其非谐振效应。同时,根据阿伦尼乌斯(Arrhenius)定理与最小二乘法,拟合出正则系综中Arrhenius公式的三参数A、n、E,为整个燃烧反应的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对于甲基肼自由基的裂解反应,本文用MP2和B3LYP两种方法共找到了二十个过渡态,其中包括初始反应物顺式甲基肼(cis-CH3NHNH)自由基转变为其他三个中间体以及其分别裂解的过程。并根据反应的能垒找到该反应体系的主要反应通道。研究发现cis-CH3NHNH的初级裂解反应(TS1-TS7)的谐振与非谐振速率常数,从300K时的比较接近到4800K时相差大约一个数量级,非谐振效应都比较明显。甲基硝基肼自由基包括顺式(cis-CH3NHNHNO2)和反式(trans-CH3NHNHNO2)两种结构,经过计算与分析,分别找到了这两种反应物裂解的主要反应通道。
  以上两个反应体系各通道的能垒与其他研究人员的计算结果比对,结果类似。两个体系的裂解反应,均表现出高温(或者高能量)下比低温(或者低能量)下的非谐振效应明显。因此,研究中应尤其注意考虑高温(或者高能量)对速率常数与非谐振效应的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