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国家、市民社会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6h】

国家、市民社会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序言

一、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的矛盾发展:人类文明演进的基本态势与多样化进程

(一)国家: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

(二)前资本主义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

(三)资本主义时期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

二、当代西方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的实践与理性反思

(一)当代西方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的困境

(二)对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理论的重新思考

(三)社会主义市民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可逾越性

三、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市民社会的可能与必然

(一)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市民社会的可能性与现实表现

1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市民社会的可能性

2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市民社会的现实表现

(二)建构中国社会主义市民社会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1是促进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2是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民主化的需要

3是宪政、法治国家的内在要求

四、社会主义市民社会:构建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与基础

(一)和谐社会必定是民主法治的社会

(二)和谐社会必定是多中心、多元化的社会

(三)和谐社会必定是一个社会中间阶层占大多数的社会

五、建构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途径

(一)正确认识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真正做到思想意识上的变革

(二)坚持多元化发展道路,提高社会的异质性程度

(三)大力培养社会中间阶层,努力发展各种社会组织

(四)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巩固民主、法治以及社会异质性的前提和基础

(五)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切实转换政府职能,正确处理行政管理与社会自我管理的关系

(六)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社会、生态环境各项事业发展的关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七)充分发挥国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主导作用

六、结束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历史考察表明,人类社会自阶级出现以来,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矛盾互动发展,就表现出某种规律性,作为这个规律的结果,社会主义市民社会也就成了历史的必然,并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回归社会、最终达到“自由人联合体”的不可逾越的阶段;同时当代西方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的困境也表明,国家与市民社会间的积极良性互动架构又是资本主义的框架所难能容纳的,而社会主义制度的存在则为它们间的这种可欲关系真正建立提供了可能;在现实层面上,社会主义市民社会的建制对于当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现代化不仅是必要的而且还是迫切的,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运行又为这种社会组织形式的生成提供了可能与必然;而尤为重要的是,社会主义市民社会理论所主张的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的架构及其多元化、民主、法治和现代社会阶层结构等方面的诸多原则和理念为当代中国和谐社会的建构提供着不可或缺的前提与基础。因此,要最终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适当加强研究并引进、借鉴这一理论,就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